标签:
影评/乐评 |
先看这儿,你才明白这篇说的是什么。
无论学粤语还是之后的闽南话,都是为了自己能理解甚至听懂那些香港台湾用大白话唱出来的歌。我不喜欢那种假文酸醋的歌词,如果有人拿那么一首歌词给我看,我更希望他能帮我抄一首苏轼的词,并在我表情疑惑的时候告诉我这句怎么理解。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觉得歌词写的应该文一点,换句话说,就是理解起来不能像看《故事会》一样简单轻松,得让你把上下句本来不相关联的内容强硬的联系到一起才能看懂个大概。当然,这样的歌词往往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深刻,一般情况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纷繁琐碎的小事。印象中比较深的一首歌是黄贯中的《我在存在》,歌词跟下水管道似的,七扭八歪曲了拐弯,走了半天沾了一身的屎才明白丫只想告诉你“你是个大活人”,此外没别的了。
其实黄老师想说的是存在主义,但我一直不相信那么庞大的一个哲学体系能用一首歌二百多个字给总结完成。这不是扯谈是什么啊!玩音乐的一旦参与政治和哲学这两个领域时,基本上就等着犯傻呢。玩政治你没那头脑,谁都说布什傻逼,但布什一点儿也不傻逼,丫要傻逼当不了总统。哲学这玩意儿逻辑性太强,有时候通过看书了解一种思潮怎么回事儿的时候还困难呢,更别说歌词了。
所以每次我遇到喜欢从歌词里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时,都会面带微笑地拍拍他肩膀,说声“小伙子,买两本《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看一下午比这管用”。
这几年无论看书看电影还是听歌,我都觉得说大白话的越来越少,基本上都要把我们平时说话时的词换成另外一个。比如父母不说父母,说祖先,比如走路不说走路,非得说漫步,等等等等,多了去了。
所以弄得我没琢磨明白那阵都不敢听歌,生怕哪首歌词我没看明白就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是自己人生走入误区什么的。后来琢磨明白之后状态就变了,从“不敢”变成了“不去”,听之前先看看歌词,前四句扫一眼如果能看明白,就听听,如果看不明白,就算了。对于那些看不明白的歌词我觉得特耽误时间,你费了半天劲明白了这首歌讲的“头被砍了这人就死了”或者“脚被剁了这人就走不了路”之类的事儿,多没意思啊。还不如花时间看点儿青春偶像剧学两招,再上网约个姑娘谈情说色呢。不比看懂几首烂歌词更刺激。
像我这种当乐评的没办法,陷进去了,拔不出来,每天听着不喜欢的歌哼哼着不喜欢的曲儿。你要看小场地演出时就能发现,场地里几百个人,如果有谁不跟着蹦而且不随节奏摇头晃脑的,肯定是个写乐评的,如果有谁压根儿就不进来,只站门口跟熟人聊天,那丫肯定是个资深乐评人。
我真正喜欢的歌词基本上都是大白话唱出来的东西,比如香港的许冠杰、AMK、LMF,台湾的李炳辉与金门王、新宝岛康乐(le四声)队,宁夏的苏阳,上海的顶楼马戏团,天津的王宝、等乐队,北京的青年小伙子。他们的歌词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讲述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儿,让你听着特别自然,不至于反复在歌词上琢磨来琢磨去。
不过我喜欢的这些不一定是好的,不喜欢的也不一定是坏的。只想告诉你我不是什么事儿都那么勤快,有的事儿愿意琢磨,有的事儿懒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