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硕
王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22
  • 关注人气:2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时也否认它的灵性

(2007-04-12 11:22:18)
冯唐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我忘了,讲的就是他对香港的认识。其中里面有一段是讲香港书店的,大概是说香港看小说的人少,看专业技术书籍的人多。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就这样,小说基本上不看,因为我觉得那是闲书,如果等到我老了功成名就之后再看,还可以理解,年轻的时候看那些书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在2003到2006年之间,我看的书基本上都和音乐有关,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对写乐评有很大帮助,而乐评是我那段时间解决经济问题的唯一法宝。
 
但在2006年夏天我买了一个新手机没几天,这种想法就改变了。我过去用的手机只有三个功能,一个是发短信,一个是打电话,另一个是看时间。但去年买的诺基亚6630却多出了最大一个好处,能看Word文档。我每天把大量的文章存在一个Word文档里,然后路上的时候可以看。起初我存的依然是些与音乐有关的文字,但时间长了我发现,有时候文章看到一半我就要下车了,但这些文章如果不一次性整体的看下来,我记不住。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开始放小说,这样一来就好多了,小说即使断着看,我也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半年,看的书也不少了,突然发现小说其实不是一种杂书,而是在为你提供一种从未经历过的生活方式,或者传达了一种你无论怎么体会都体会不到的情感。就拿王安忆的《长恨水》来说,看之前我不太了解女人的心态,因为我从来都是从男性的思维角度出发,对于许多女性特有的行为我都不能理解,但这之后,我却大致了解了女人普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就不再和女朋友吵架了。
 
其实电影电视剧也一样,在我把小说当成闲书的那一段时间,我从来不看电视连续剧,甚至电影也看的很少,只是偶尔为了不失去参与城市对话的机会,强迫自己看一些东西。然而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几乎每天看一个电影,因为你能从中感受到你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和你从未体会到的情感。就拿在美国不怎么流行但在中国十分流行的《越狱》来说,我之前的态度是嗤之以鼻,但看了之后,却觉得他拍得非常好。因为他展现的是我从未经历过的监狱生活。
 
这种认识也发生在我曾经误以为这辈子永远无法理解的艺术片上,比如前几年岩井俊二拍了个《花与爱丽斯》,当时我看了一遍,觉得特别恶心,什么也没看懂。后来有人跟我说,你要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去看,就能明白了。前两天我又看了一遍,发现的确如那个朋友所说,一个男导演能把女性心理刻画的如此到位,实在太难得了。
 
类似的片子还有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原来我更喜欢《花火》和《大佬》里面因为暴力美学而带来的荷尔蒙刺激,现在我更喜欢自己没接触过的人生,《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就是从一个聋哑人角度去描述的,虽然片子很长,台词也超不过百句,但看下来一点儿也不觉得闷,因为北野武把情绪表现的非常到位。这两天还看了一个片子,是费德里科·费里尼在1954年拍的《大路》,讲的是马戏团或者说民间艺人的故事,我看的时候没有字幕,意大利语我也听不懂,但我却能猜出他们的每一句对话说的是什么。这就是好的演员,不需要文字,直接通过动作让你明白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我一直觉得文字相对于影响和音乐是最没有灵性的东西,但遗憾的是它一直是人们最容易接收的一种信息表达方式。实际上人类的发展时就是想像力不断丧失的历史,过去人们能从没有歌词甚至标题的古典音乐当中听出许多许多,但现在有歌词的音乐许多人也不见得听得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