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背上的民事纠纷

(2007-03-09 22:37:01)

前些日子和5总吃饭时,聊了聊最近看的电影,说到《落叶归根》的时候,5总问我看没看他们公司投拍的《马背上的法庭》。当时我就纳闷,我说《落叶归根》,他为什么问我《马背上的法庭》。

这部片子我之前听说过,但没看过,过了些天看了看,才明白5总为什么这么问。当时聊天的时候,我说《落叶归根》是我看过最好的公路片,等看了《马背上的法庭》之后,发现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山路片。

公路片是什么大伙儿都知道,那么山路片是什么概念呢?

很多人都看过一些以西北为题材的电影,那些片子当中有两个明显的地域文化符号,一个是窑洞,另一个是山路,基本上每个西北题材的电影至少有10分之一的镜头都给了这些山路,这样的片子就叫山路片。这些山路和公路片里的柏油路一样,都是贯穿着整个故事发展的一条线,没有这条线,就表现不出当地的特色,同时也无法传达导演想灌输的穷乡僻壤的概念。这样的片子多了,就容易给那些没有走过西部两省交界处的人造成一个错觉:只有西北有土路。

《马背上的法庭》依然以土路为一条线索,但地点却从黄土高原移到了云南西北部的山区。在那里的穷乡僻壤当中,派出所都少见,更别说是法院了,于是县级行政单位就派出一些类似审判长之类的人拿着国徽骑马到各个村落,解决他们那里的民事纠纷。实际上这种马背上的法庭跟我们概念中的法院不一样,更像是国家拨款的调解机构,拿着宪法解决各种各样的民事纠纷,这些纠纷基本上不涉及太多刑事责任,也不会把犯法的一方扔到马背上押入监狱。

这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制现状的人文关怀,而是反映了许多地方民俗与宪法体系的矛盾与冲突,也是对一个多民族国家单一法制的质疑。其中最明显的一段发生在普米族的山寨,他们刚到那里,闻讯赶来的村民就要求他们处理猪拱罐罐山的事儿。

罐罐山是普米人的特有的称呼,原意是埋骨灰罐的山,说白了就是普米人的坟地。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坟地这东西一旦被猪拱了,那就是灾难的征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让祖先动怒。对于这件事,一行三人当中刚毕业的小审判员直接告诉原告,他的这种“祖先动怒”的想法属于封建迷信,是国家严令禁止的,因此诉讼不予成立。这个处理结果让李保田扮演的老冯知道之后,直骂他糊涂。

要知道,有些东西法律约束不住,或者说是难以约束的。法律的目的不是至人于死地,而是想办法不至人与死地(注意,我说的只是法律,没说是哪儿的法律)。


这是电影里的一首彝族民歌,唱的就是汉语,哪个没看过电影的能听出里面唱的是什么?(提示,这一首祝酒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