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老狼当年那首《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都属于一个普通时代的特殊音像产物。当年所有的流行音乐基本上都在对失恋顶礼膜拜,但却没有一首歌是在明明白白的描述校园里的生活,因此高晓松瞅准了时机,把老狼拽上了“当红歌手”的台阶。虽然这个昔日联合大学的学生并没有突出的创作能力,演唱的歌曲也不一定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但他却成为了学生群体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有点儿校园情怀代言人的味道。
很多人在听到这张《北京的冬天》时都说老狼依然没有变,还是依附着校园民谣的标签,但事实上他只是在音乐形式上选择了民谣,内容和校园没有一点关系。如果说《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是属于校园的,那他之后的《恋恋风尘》、《晴朗》,乃至这张《北京的冬天》就是当年那个学生在94年之后的成长经历,当中已经不再涉及任何与学生时代紧密相连的特殊词汇。
由于这样一个伴随着许多人成长的声音不参加太多的音乐创作,并且不以音乐本身为己任,所以在风格上也就没有转变的责任,只用一些与当今贴近的元素保持着以往的民谣风格就足够了,就像是《每一分每一秒》开始时加入的电音和《鸟儿的幻想》结束时的童声。事实上,一旦他在风格上有什么大的转变,肯定不太合适,这一点通过《等待》就可以证明,当中失真吉他音色和老狼的那两句呐喊总显得不太和谐。
虽然这张专辑没有了高晓松的直接参与,但所收录的歌曲却有着他的很多痕迹,当年高晓松特别擅长写三拍子的歌曲,因此老狼那几首红遍大江南北和吉他培训班的作品也是都是那样。而今在《北京的冬天》里也不乏大量此类作品,其中包括《心中的舞蹈》和《每一分每一秒》这种略带Bossa
Nova味道的电音民谣,还有根据卡尔维诺同名小说改编的《弄错的车站》里的俄罗斯民歌情怀。
高晓松的名字没在这张专辑的制作名单里出现,但他对老狼演唱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他的创作已经给老狼的演唱造就了一个潜移默化的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老狼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推荐《那么那么地》,词曲是岳浩昆,原来指南针的贝斯手。
那么那么地
那么地爱你
就像梁朝伟
爱张曼玉
每次见到你
心里好欢喜
一切早注定
就像电影里
那么那么地,
那么讨厌你
就像那蟑螂
与杀虫剂
每当想起你
感觉到很焦虑
有你的味道
躲得远远地
两个人的世界
有时很无趣
需要一些兴奋剂
两个人的世界
有时很精彩
虽然只有我和你
那么那么地
那么需要你
就像那蚂蚱亲吻玉米
有你的消息
我赶快飞过去
守在你身旁
我小心翼翼
那么那么地,喜欢你
那么那么地,讨厌你
那么那么地,需要你
那么那么地,那么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