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aximo Park《A Certain Trigger》

(2006-11-23 10:26:23)

听说他们明年要来北京演出,据说是英国文化部办的活动,贴一篇他们刚出道时我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发表半年之后,我看到很多文艺女青年的博客上表达对这支乐队的喜爱。对于一个乐评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就是当自己最先发现并且介绍发表的东西后来成了一些小众的喜好。当然,如果有漂亮的文艺女青年在喜欢这支乐队的同时也对介绍他的乐评人产生兴趣的话,该有多好。

正文如下:

记得我曾经在介绍Maximilian Hecker新专辑的那篇文章里,特意提到,他签约的是Kitty-Yo这样一家电音厂牌,但却几乎是那家厂牌下唯一一个非电音艺人。 如今英国又有一支名为Maximo Park的乐队崛起了,他们签约的也是Warp这样一家影响力非凡的电音厂牌,但其风格却是走八十年代复古路线的吉他乐队。

2001年,美国的the Strokes红遍大不列颠,让正处在Brit-Pop阳萎期的英国乐队找到了一条名为“复古”的新路线,于是像Franz Ferdinand和the Futureheads这样的乐队层出不穷,给迷茫的英国乐队音乐找到了一条新出路。由Paul Smith领军的五人乐队Maximo Park也是其中的一支,因此,当你听过他们首张专辑《A Certain Trigger》之后,能从中检验出XTC、Talking Heads、Magazine甚至是The Smiths身上的基因。

虽然他们签约的是电音厂牌,乐队当中也有一名叫做Lukas Wooller的键盘手,但他们却没有像the Bravery那样,拥有大量合成器制造出的riff,至少在这张专辑中,你所听到的电音只能是Limassol中由音序器做出来的声效和在结构与形式上模仿了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Acrobat。

开场的Signal and Sign就在鼓的节奏和贝斯演奏中流露出了Joy Division的特色,但感情色彩却和专辑中大多数歌曲一样,都是积极向上的。而后是用作单曲发行的Apply Some Pressure和Graffiti,前者和Franz Ferdinand著名的Take Me Out有着同样的演奏技巧,而且比Take Me Out还要朗朗上口。后者在中间的吉他solo简直同the Crue一模一样,只不过把演奏的速度加快了一倍,当然,对别人的重复算不上精彩,最值得玩味的还在三和弦朋克一般的主歌部分,每一句结尾处那脱离整体的节奏顿挫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其实Maximo Park能让Warp动心,全是因为他们和Franz Ferdinand在音乐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能够迎合当今英国乐迷所追捧的潮流。毕竟这几年英国的电音市场不太景气,像Aphex Twin、Boards Of Canada之类的昔日大牌,比起90年代,表现出更多的是低调和黯淡。与此同时,也没有突破性的新人出现。所以唱片公司要生存,就必须得从主流市场上赚一笔和自己的传统风格不相符合的钱。就像咱们的新蜂渐渐变成了赤橙英华,摩登天空也做起了郭敬明一样。
 
文/王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