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硕
王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22
  • 关注人气:2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果兄弟 用彼此间的手足情深传达着方南的感动

(2006-11-09 19:48:25)

瞧这恶心的题目,你就知道这一定是给唱片公司写的通稿。早年我不写乐评的时候,也经常看别人的乐评,其中就态度来讲,老一辈乐评人强调最多的不是对音乐的态度有多认真,而是坚决不写唱片公司给钱让他们写的吹捧文字。当时我年少无知,也曾被这种流氓思想蛊惑,在刚刚写乐评的时候也在饭桌上泡妞时表达过这样的信誓旦旦,以次来证明自己的纯洁。

但后来才明白,从技巧上而言,夸一个人要比骂一个人困难多了。骂一个人很容易,只要在文章里携带着对内地音乐的热爱和责任,就能写出一篇让同僚大快人心,让歌迷恨之入骨的稿子。但夸一个人可就难了。这不像拍马屁,可以把那些溢美之词随便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你必须要结合歌手的形象、嗓音特点,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市场定位。这时候你看一张专辑的眼光就不再是一个歌手所唱的歌了,而是一件商品,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卖出去。

所以那些堆砌溢美之词的夸赞是没有用的,毕竟现在的歌迷没90年代初那么傻了。你必须为他找到一个市场定位,为现有的音乐做一个解释。因为每一种音乐都有适合他的人群,那些没红的人只是没找到这些人。

作为一个乐评人,你的目的不是昭显自己的品位,只不过你听的音乐比别人多一些,会唱的整歌比别人少几首,你从事的乐评是一个工作,他和你喜欢听音乐的爱好没有任何关系。

通稿正文如下:

    相比香港主流乐坛,广东乐坛的先天优势似乎更加显而易见。首当其冲的便是语言优势,他们的国语没有香港人的刻板,更容易被珠江以北的音乐市场所接受和容纳。再者就是广东人的嗓音更加符合我们的审美倾向。如今香港处在一线位置的歌手基本上都是在以生硬的嗓音去演唱一首首情歌,无论杨千桦、李克勤还是郑秀文、容祖儿,都有这个问题。虽然他们演唱的部分作品都属于词曲俱佳的上乘之作,但从他们的嘴里唱出来的时候,就好像谁上辈子欠了他一大笔感情债似的,没有了这类音乐本该具有的温文尔雅,好好的情歌也被他们唱成了恨情歌。

    比较起来,广东人唱歌听着就舒服多了,90年代先后崛起的毛宁、陈明、陈妃平、魏雪漫都是典型的代表及证明,虽然他们作品的词曲创作不及香港,但抛开这些,从纯粹的听觉角度出发,他们唱的歌最起码能让人觉得是情歌。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广东乐坛并没有让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得以发扬,反倒是没落的一塌糊涂,如今能让我们一下子能想起来的似乎只有对美国黑人音乐颇有研究的张敬轩,以及走时尚电音流行路线的“与非门”组合。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过去的出版公司都随着世纪的交替演变成了发行公司,他们把制作艺人精力放到了发行这个经营风险更小的业务上面,再者是随后北京独自成为音乐市场重镇之后,即使是来自广东的歌手也都跑去北京发展。

    如今的“因果兄弟”算得上是振兴广东乐坛的先锋,其实这些年试图振兴广东乐坛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但现在只把“因果兄弟”称作先锋,是因为他们真的具备这个实力。作为兄弟的冯因、冯果不仅像“水木年华”和“羽·泉”之类的组合一样包办了词曲创作,并且还承担的编曲以及演奏的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在2005年获得了“A8电媒音乐年度最佳组合奖”,这些都是他们带着成功的作品被更多人熟知的关键因素。

    就音乐总体概念而言,“因果兄弟”的创作属于借鉴了90年代后期台湾经典流行音乐的情歌作品,但他们的情歌却没有如今时尚潮流影响下的夸张与浮躁,而是一字一句的传达着感动。已经得到认可的《这辈子我们还能在一起吗》是这样,正等待被认可的《今生所求》和《我的宝贝》亦是如此。其实情歌的目的就是让刚失恋的人用一首歌把昔日的爱人重新找回,或是在二人感情生活略显冷淡的时候用一首歌重新燃起彼此之前的火热。“因果兄弟”的歌词虽然浅显,但却通俗易懂。如果你用他们的歌词嵌入情书或是直接拿来当作情诗,送给心仪之人的话,必定收效甚佳。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超越了普遍流行音乐范畴的《月高高》,虽然歌曲的创作背景源于一对老头儿老太太因解放战争分居海峡两岸,最后双双入土为安,始终未能相聚的故事,但歌词之间却对此事只字未提,而是用“回首间,几多欢笑昨夜天,残忆追旧年”这样的古词形式描绘着凄凉的感受,贴切,并且巧妙。只是带有失真音色的流行吉他演奏稍显累赘,这首不以流行音乐为己任的作品如果能将带有民族倾向的编曲进一步延伸,多发挥他们作为戏曲世家的优势,想必会有更加奇妙的艺术效果。

文/王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