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简M易
简M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17
  • 关注人气:6,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2011-03-04 09:09:48)
标签:

木渎

古街

姑苏

香溪

旅行

分类: 沿途采撷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古街的牌坊就在眼前,远处是灵岩山钟塔


那天到了苏州,游过虎丘,我们一行驾车直达木渎。刚把车停妥,几位骑三轮的小伙子就围了上来,非要拉我们去古街。其实古街的牌坊就在眼前,古街离停车场不会多远,不需要坐车,可小伙子们就是围着不走。老卓急了,脱口而出:“崔老四你们知道吗?”那几位相互看看,呵呵一笑走开了。我一头雾水,以为老卓是急中生智,编个黑老大来吓人呢。

 

后来知道了,还真有个崔老四,是老卓的表弟。只是多年不来往,老卓少有提起,我不知道他。表弟在木渎有些岁月了,凭着吃苦能干、诚实为人,从给老板打工到为老板管理,获得了信任,在古镇也很有名气。真难以想象,一个外乡人,从打工仔到“CEO”,这个跨越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

 

表弟接到我们电话,立即赶了来。原想表弟能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在陌生的木渎好好一游,没想到表弟冒出一句话,将我们游木渎的热情打消了一半。表弟说:“到家坐吧,木渎没什么好玩的。”看我们都很吃惊,他又补了一句:“真的!我们在这里都住十几年了!”——那副实话实说的样子,让你无法反驳。我在心里嘀咕:怎么会呢?古人有: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姑苏繁华图》,全长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到木渎……不由想起几年前去合肥,合肥的亲戚也说过:合肥没什么好玩的。看来,真是“身边没风景”!

 

作为此行的倡导人,我一边用“身边没风景”来宽解同行者,一边嗔怪表弟没品位。尽管如此,几个人的游兴还是打了折扣。加上时间不宽裕,结果,我们没去气派豪华的严家花园,没看乾隆下江南时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没欣赏古松园的精细雕刻,没领略榜眼府第的园林韵味,至于灵岩山的宝塔和钟楼,那就更无暇去一睹了。趁老卓与表弟叙旧的空隙,我们沿着香溪河岸走了一回,拿着相机扫射一通,也算是到木渎一游了。

 

回来好久了,都没抽空去整理片子。待到心静下来来整理时,我发现,我真是只瞥了木渎一回。无论从感觉到视觉,我都总结不出完整的木渎印象。在我的片子里,看不出古镇的幽静、深远,也触摸不到木渎独有的水墨油画般的意境,即使绿水悠悠的香溪河,天光云影下,也难找动人的景致。而古巷两边的粉墙黛瓦,原本黑白色调,却也少了清爽的感觉……

 

在网上一查,像我这样游木渎游的粗粝乏味的人,还有不少。他们责怪木渎的乱,香溪河水的浑浊,商业氛围太过浓厚等等。但有另外一些人,在他们眼里,木渎是何等的美啊,积木塞渎、灵岩晚钟……历史的,现代的,美的独一无二,美的让我吸不过气来,甚至决心要再去一次。真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原因不在表弟,表弟只是说了句大实话,尽管这句话有点煞风景。原因在我们自己,不是有情者,焉能眼里出西施?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要怎样旅行才能有意义?
很陈旧的问题又在脑子里萦绕。本该打住絮叨,但忍不住还是自问自答:

 

首先,要有一颗欣赏的心。也许我们是慕名、好奇而来,也许我们是为休闲、修心而来,或许什么都不为而来,反正来了,就要学会欣赏。欣赏是要有眼光的,拿出你的第三只眼、甚至第四只眼来,好好去欣赏。欣赏时“第一眼”很重要,第一眼看过去,看好了,你和景致就有缘了,旅行也就成了赏心之事,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体验感官的享受和心情的愉悦。

 

其次,要有一颗淡静的心。静静地去触摸一草一木,淡淡地去琢磨一景一物。而浮躁的人,缺乏淡静,往往糟蹋了旅行,他们人在景区,心不在景区,眼在看景,心却在游离。但话又说回来,恰恰是浮躁的人,又是最需要旅行的。旅行对他们来说,是人和自然及文化的较劲,谁占上风?也许人被自然、文化征服了,较劲就提升为对话与交流。对话的越充分,交流的越深刻,对矫正人的浮躁就越有帮助。反之,他们会骂骂咧咧,神马都是浮云,我白来了一回……

 

再次,要有一颗准备的心。旅行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要有准备、会应付。这种准备来自思想,来自情感,来自对景区的了解,包括历史、文化、地理……。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巧化蛮力,顺天应人,天冷多穿,天热少穿,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才能在没风景的地方看出风景,在普通中发现特别,在表象里碰触深远——旅行是门艺术!

 

不管别人怎样,在我心中有意义的旅行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探奇猎艳,而是从容淡定的行走与观察。而手中的相机,只是一个记忆的工具,让它忠实地记载我眼中的特别和动人的瞬间。在围脖里,我写过:

背包人的行摄,不是炫耀,不是矫情,只想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生活和思考,待到耄耄垂老之时,坐在摇椅上看云卷云舒,满是皱纹的脸飞起一阵红晕,让思绪在风中飞扬。(2月23日 21:58 来自简木易 新浪微博

 

木渎一瞥,也是一次记忆和思考,从这种意义上讲,不悔此行。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西施桥——没有西施,有没有木渎?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严家花园——三易主人的宅院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街边小楼——斜阳夕照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摇橹船上——看风景的人成了风景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三雕之一:石雕——很新,若干年后便是古迹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没想到碰上这场面——除了敲敲锣鼓,同样是慵懒的行走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换个季节,这里一定很美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享受冬日暖阳下的宁静时光

木渎:我们为何要旅行?

再见——香溪河

 

我的更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