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名街(3)千古要道西津渡

标签:
旅游西津渡老街古渡昭关石塔 |
分类: 沿途采撷 |

注:去之前,知道西津渡被列入第二批历史名街15个候选名单之中。去以后,发现它比我走过的历史名街毫不逊色甚至超过,所以,自作主张就将它作为历史名街看待。在中国,头衔历来是人奉的。戴上名街头衔,在我看来,是西津渡早晚的事。
夏季的一个桑拿天,我们自驾到镇江。老卓打算,在镇江重点登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至于逛西津渡,在他看来——逛街?可有可无。好在时间帮我,那天游玩金山后,已是下午四点,再上另两座山已不现实,于是,趁机打劫,劫持“司机”老卓到了西津渡。太阳似乎比平时更早地西斜,面朝长江北望的西津渡,显得有些灰暗。本来就缺少摄影技术的支撑,在这样的光线下,恐怕更难胜任了。老卓平时最烦逛街,这时更不想走了,放我单飞,他自顾在车里歇息。但没有多久,他还是尾随着出现在古街上,他终究被古街吸引了。
我就是这样来到了西津渡。站在千年古渡老街,面对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心随之一颤,随即闭上双眼,幻觉自己穿越了历史时空,站在时空隧道的另一头,眼前出现了当年的繁华,耳边传来千年的回声。
从六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老街1000米的长度竟揽括了千年历史踪迹。踏在青石板上,禁不住地遥想当年——当年的“永嘉南渡”;当年兵家鼓噪蒜山;当年徐、骆两将潜伏的茶楼酒肆,笙歌曼舞;当年东吴水师的战船千艘,兵士十万;当年马可
· 波罗在此登岸;当年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还有辛弃疾等在此候船……
西津渡,人称中国第一渡。既是兵家必争的交通要道,也是人来舟往的漕运重镇。当年的繁荣景象,清代诗人于树滋早已用诗道出: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
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看过不少老街,大多商业气息弥漫,雷同的让人乏味,但西津渡这条古渡老街,令人耳目一新。在视觉上,它近似于澳门、厦门的小街道,美丽,精致,迷宫一般。平原的城市,街道是二维的,而西津渡老街,坐落在云台山麓,依山临水,借助山势斜坡搭建,却是多维的——随意歪斜,随意上下,随意变宽或变窄,转过街角就别有天地,似乎穿越半个世纪。在内涵上,西津渡是历史的活化石,历史的风貌较完整地保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和津渡文化,是一部令人玩味无穷的历史文化长卷。
有人介绍说,西津渡建筑之美,可以远观近赏,也可以俯察仰望,大多重在形制之胜。欣赏西津渡的建筑之美,或登高于云台山,或徜徉在街巷里弄,或跻身于匆匆游客之中,或者,品茗在幽静茶坊。还有人感慨道:一次次畅怀骋目,于其中的感悟,每一次都是新鲜的、又是叠加的美不胜收:不单单是一栋一栋建筑给人的视觉冲击,还在于她的群落,在于不同的建筑群落形成的多元格调和媚人的肌理,更在于整个街区不同的建筑群落共同形成的独特气质和氛围,还有她散发出来的融合着古朴历史和厚重文化的韵味,给你以心灵的震撼!
我从山脚的古渡老街往山上拾级而走,共走了五十三级石砌台阶,人称五十三坡。五十三坡蜿蜒向上,是暗喻佛教中五十三参之意,我由此登阶上坡,也算是一步一参,参拜了一回佛祖,真正是心中有佛了。这种以凝固的形态来表达宗教文化的思想内涵,让人叹为观止。
在半山坡,横着一条古街,似一条玉带系在山腰。沿古街一路西行,走过四道券门,见到门石额上的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沿途看到著名的景观:昭关石塔、观音洞、古街救生会、英国领事馆。印象最深的是昭关石塔。这是一座造型精美的佛塔。石塔凌空高悬在古街的中央,造型是典型的喇嘛塔。整体像个瓶子,也称瓶塔。每个过街的行人,必要从塔下经过,不经意便接受了佛祖的洗礼,真是匠心独具,寓意深刻。
这一路,感受的是原汁原味的宗教风情和人文风貌。
西津渡的古建筑艺术十分突出。街边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两层小楼鳞次栉比,一般前店后寝或楼下为店楼上为家。古民居建筑的栏杆、隔扇、天花、藻井都刻有木雕,花格窗棂漆成朱色,典型的“飞阁流丹”风格。看来人们早已按里弄聚居,里弄的门楣上镌刻着“长安里”、“吉瑞里”、“德安里”等字样。四合院中间为天井,反映出江南特有的“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民居建筑特色。
站在观音洞往下看,由山上至山下(长江路)有条街道。街道短短几百米长,竟有各式店铺一百多家,行业涉及饮食、生活、文化等种类,当然,更多的是具有渡口特色的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这些林林总总的店铺加上救生会和救火会,构成一个完整的津渡文化。难怪人们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奔波了一天,人已疲累,但没从观音洞那里直接下山,执意要将老街走到头,走到蒜山。沿途少人,偶遇古街居民,见他们很是悠闲。很多店铺都关着门,只有几家卖茶水饮料的开着张,有热心的告知,正忙着“申遗”呢。难怪到处漂着修缮的油漆味。
一位号称“百年老店”制作状元饼的店主,便是少数开张营业的一位,顾客少的可怜,他却随之任之。他在店面一隅打出这样的牌子,上书:“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高兴不如高寿”,好一副达观淡定的心境。
我继续走我的路,边啃着酥香软口的状元饼,边想着这是不是赛珍珠念念不忘的镇江烧饼?是不是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忽然间体会了那句话,那句赛珍珠在弥留之际喃喃自语的话:“能吃到一块镇江的烧饼该多好啊!”(赛珍珠:《我的几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