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第七十三章)

(2012-11-21 13:58:11)
标签: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

道德经解析

道德经译文

老子

文化

分类: 国学经典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②。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注释]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勇敢、坚强;不敢,柔弱、软弱。此句意为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命。 

2、或利或害:勇于柔弱则利,勇于坚强则害。 

3、是以圣人犹难之:此句已见于六十三章。 

4、天之道:指自然的规律。 

5、繟然:安然、坦然。 

6、天网恢恢:天网指自然的范围;恢恢,广大、宽广无边。 

7、疏而不失: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引语] 

本章主要讲人生哲学。第一层意思是柔弱胜坚强,第二层意思是天道自然。这两层意思之间是相互沟通的。老子认为,两种不同的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则遭害,一则存活。“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要依照自然的规律变化和发展,都会有好的结果,不会有什么漏失。在这里,老子讲了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细细读来,颇能启迪人的心灵。 

 

[评析] 

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柔弱不争的。他说,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勇气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就可以活命。勇与柔相结合,人们就会得到益处,勇与妄为相结合,人们就会遭受灾祸。同样是勇,利与害大相径庭。老子的主张是很明确的,他以为自然之道,贵柔弱,不贵强悍妄为;贵卑下,不贵高上贵重。而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有人认为老子只注重自然规律,而忽视人的主观因素,不讲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是在宣扬退缩,胆小怕事的生活态度和命定论的思想。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老子所宣扬的是自然规律,人们立身处世不可以违背自然规律,勇而敢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勇敢坚强的含义。勇而不敢是顺应自然规律,不以主观意志取代客观实际,并不是懦弱和软弱的代名词。我们同意老子的观点,人类的行为应该是选择后者而遗弃前者。

 

 

 

推荐阅读:

《道德经》原文译文及解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第三十章     三十一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七十一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