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宁茶的故事之三十一:因茶得道老贡爷

(2022-12-11 16:45:40)
标签:

昌宁

茶的

故事

分类: 小说

因茶得道老贡爷

原创 李红专 澜沧江文艺 2022-11-15 08:12 发表于云南
昌宁茶的故事之三十一:因茶得道老贡爷

 +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三十一


【编者按】云南昌宁,茶的土地,茶的故乡,她在澜沧江边长大,她在天堂山上成熟,千年不变的爱情在这里长成故事。她美了这片土地,富了这方的人民。远方的游子一看见茶叶,就会想起昌宁的爸爸和妈妈,心中就会升腾起无比的力量。今天,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与中共昌宁县委宣传部携手名人大家、草根作者共同讲述昌宁一片叶子的故事。以此,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伟大的人民,献给党的二十大!



民间故事

因茶得道老贡爷


昌宁茶的故事之三十一:因茶得道老贡爷

李红专


嘉庆帝壬申年(1812年)中秋,京城正在酝酿“癸酉之变”之时,在一个跟“癸酉之变”八竿子打不上关系的漭水树林子一宝姓人家,却发生了一件虽不能流传千古,但一直在茶乡流传的故事。这事情永远也载入不了史册,但当“癸酉之变”已经淡出很多人记忆之后,这事情却在这个小山村代代相传,至今仍然被时时谈起,并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生活。

农历八月十四,一个普普通通的中秋前夜,宝姓夫妇和和往常一样日出而落、日暮而息,没有什么不同。可神奇的事情往往就在日常中发生,农妇刚刚睡到半睡半醒之时,突然看到一个满脸白须的老人飘然而至,对她说:“我是村后的茶树仙,承蒙你们多年精心管理,我一定会报答你们,你们在月圆之夜,来我树下,绕树三圈,烧下纸钱,我一定让你们生一个前途无量的孩子……”之后就飘然消失了,农妇醒来,老人的话仍然余音在耳,似梦似真。连忙摇醒丈夫,将适才的事跟丈夫说了。丈夫将信将疑,还是决定试一试。一算时间,明晚就是月圆之夜,所以只等天亮就跑到街子上,买来香纸,杀了自家打鸣公鸡,一切准备妥当,只等圆月高升就直奔茶树,按照老人交待,虔心绕树三圈,许下心愿,并将香钱纸在树下烧了,虔心磕头。

之后,两口子继续早出晚归干农活,说也奇怪,农妇的肚子竟然一天天鼓起来,村里人都惊奇的问怎么能怀上孩子,两口子也不隐瞒,将如何得到神仙指点,怎样拜茶树得子的事情一二跟人们讲出。村里人都十分高兴,说是两老人一心向善,感动神仙,送来贵子。而且人们就将茶树视为神树,时有人前来朝拜,至今村中仍将茶水视为待客的最佳饮品。后来村中凡有久婚不孕者也都来拜这茶树,也有说喝了此茶水可以祛除百病,求得贵子的,当然这是后话。

光阴似箭,一晃已是癸酉年(1813年)春,农妇已是怀胎十月,在农历四月十二日傍晚,正当人们惊异于天边出现奇怪的五彩云之时,农妇在家顺利产下一子。取名如瑢,也许各位看官已经猜到,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老贡爷就这样降生了。

且不说夫妻两老年得子,他们和全村人们怎样高兴和庆祝,单说这小孩一天天健康成长,不到十岁就能识文断字,而且还不时说些神仙、仙境之类不着边际的话,人们更对小孩是神仙所赐深信不疑,对茶树更是视如神灵。

小孩天资聪颖,家人自然非常喜欢,就请来私塾先生加以指点,到如瑢十七八岁,不仅能熟诵四书五经,而且能剪裁诗句,水平已在先生之上了。道光十二年(1832年),家人将其送到学堂学习,至于其间他如何刻苦学习,怎样过人天资,这些都因年代久远而无从考证了,但碑文可考,宝如瑢在光绪三年,被封“顺府学岁贡”,村人称之为“老贡爷”,道号“明圆居士”,在当地颇有名望。贡爷不但饱读诗书,而且据说精通道学仙术,有封山缩路之功,变化万物之术。如今,贡爷的功名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但他半人半仙的神术却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传说他到山野漫步,时常遇到邻村几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青年,贡爷多次教导他们要读书识字,要辛勤劳作,这些小混混哪里肯听,不把这个贡爷放在眼里,说:“读书有什么用?能吃还是能喝啊?”贡爷自然是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话语对他们进行教诲,而他们更是不屑。

一天,有个青年实在不想听老贡爷的牢骚,就故意说到:“不要再啰嗦了,你不是说书中有什么黄金屋吗?我们也不要什么黄金屋,我们现在想吃黄瓜,只要你今天能给我们种出几条黄瓜来吃吃,我们就听你的,要是不行,少管闲事。”说完都哈哈大笑。贡爷不慌不忙:“你回家拿瓜种来,我今天要是种不出黄瓜以后就不再管你们,要是种出来你们可真愿意跟我好好学习?”小青年们哈哈大笑,说:“一言为定。” 一个青年连忙回家拿来了瓜种,看这老头要玩什么名堂。贡爷接过瓜种,就地撒下,并吩咐一个青年回家提点水来浇上,青年转身要去提水,贡爷又吩咐:要用开水,冷水浇了长得太慢。一伙青年以为贡爷是老糊涂了,都哈哈大笑,但还是提来开水,只见贡爷将开水浇在瓜种之上,马上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瓜子竟然瞬间发芽、生长……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已是开花结果,一条条黄瓜挂在藤上,十分惹眼。小青年们看傻了眼,老贡爷笑着说:“吃吧,吃吧!”他们每人摘下一条往嘴里送,用力一咬,只听见一阵“嗷嗷”的叫声,再一看,黄瓜树不见了,每个人嘴里都咬着自己的手指。贡爷哈哈大笑,告诉他们,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好好学习,辛勤劳作,贪图不劳而获,到头来只会咬到自己的手指。小青年们见识了老贡爷的神力,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放肆,也诚守信用,跟着贡爷好好学习,造福乡里。光旭戊寅年(1878年),贡爷得中进士,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

贡爷不但精通道学,还吃斋行善,不伤生灵。传说贡爷会“关苍蝇”之术,在贡爷看书写字时,要是有苍蝇蚊虫打扰,他就会在纸上画一个圆圈,然后默念咒语,苍蝇蚊虫就乖乖的飞进圈中,到看书写字结束时,贡爷不忍伤害蚊蝇性命,就在圆圈上画一条横线,默念咒语,苍蝇蚊虫就全部飞了出来。

贡爷在村里名望颇高,门徒无数,可惜他的道学、仙术却没能传承下来。光绪七年,贡爷已近古稀,其侄孙、门徒为其树立寿寓于今漭水村树林子村民小组大白坟,使其生平可考,但由于当时是寿基,贡爷仙逝于何时无考。时光流转,经过两百年的洗刷,贡爷的墓碑已是字迹淡化,但贡爷的故事,仍在流传……

而今寨子宝姓之后裔已归宗为李姓,据考证,贡爷是笔者高祖的叔父,如今将他的故事记录下来,以表对高祖叔父的敬仰之情。现在每逢清明时节,我们全寨子李姓家族都会洗尽油荤,敬备素茶斋饭到其墓前虔拜,称为“献素”,而我们一家在“七月半”接祖献亡也只是献素,以表对贡爷的崇敬。

虽然关于贡爷的种种传说已无据可考,但其诗文造诣在其墓碑中仍然可见一斑,其门徒在其碑序中赞曰:“大德从来得寿名,人称道学慕先生。剪裁字句铸铭处,掷地犹成金石声。”


昌宁茶的故事之三十一:因茶得道老贡爷

 

(插图源自网络)


作者系昌宁县漭水镇中心完全小学教师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三十一:因茶得道老贡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