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宁茶的故事之八:爹的茶娘的茶我的茶

(2022-11-23 13:22:10)
标签:

昌宁

茶的

故事

文化

分类: 散文

爹的茶  娘的茶  我的茶

原创 杞丽娟 澜沧江文艺 2022-10-22 06:08 发表于云南
昌宁茶的故事之八:爹的茶娘的茶我的茶

+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八


【编者按】云南昌宁,茶的土地,茶的故乡,她在澜沧江边长大,她在天堂山上成熟,千年不变的爱情在这里长成故事。她美了这片土地,富了这方的人民。远方的游子一看见茶叶,就会想起昌宁的爸爸和妈妈,心中就会升腾起无比的力量。今天,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与中共昌宁县委宣传部携手名人大家、草根作者共同讲述昌宁一片叶子的故事。以此,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伟大的人民,献给党的二十大!



爹的茶  娘的茶  我的茶






                                         杞丽娟


昌宁茶的故事之八:爹的茶娘的茶我的茶

在一片灰黄的斜坡上,山洪冲出深深沟壑,孱弱扭曲的茶树根裸露着;被牛踩踏得东倒西歪的茶树苟延残喘。这是家庭联产承包后,我家分到的第一块茶地。

茶地所在的山叫李家坟山,我家的茶地刚好在一个靠近放牛路的陡坡上,板结的泥黄色土壤里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碎石。能在这样近乎于戈壁的生存环境中活下来的茶树,似乎已经耗尽全部精力。况且,这块茶地是冬闲的牛出没的必经之地,免不了每天两轮的牛蹄蹂躏,茶树们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没有一点求生的欲望,不发芽,不长高,冬去是木木的一张脸,春来亦是漠然的一张脸。没有灵魂,只有空壳。坡太陡,从山脚到山顶,勉强成梯的只有两三台,就那两三平台上的茶树还略有些样子。至于其余的茶树,全凭运气,看是否躲得过牛蹄的践踏,山洪的冲刷和干旱的考验。就是这样的一块茶地,爹和娘已全然放弃改造,任它自生自灭。等我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娘把我领到茶地上,告诉我,这是我家的茶地。以后想用零花钱,自己来采茶。

春天到了,不管怎样,这些茶树总是发了新叶,可茶树新芽跟你藏猫猫似的,哪里是采茶,分明是搜茶。树冠一个芽,树枝一个芽,你以为一棵茶树已经采完了,转到下一棵时,却又赫然发现,侧面的新芽还没采,不得不折返。有几株茶树看上去像个小帐篷似的,发芽也不少,可是缝衣针样的新芽极瘦弱,采上老半天,也感觉不到茶篮子的份量增加。还有的茶根本没有嫩芽,一副未老先衰的面孔,一出来就是平展展的黄叶子。那时我十来岁的光景,根本不懂得取舍,只是见到嫩叶就全部采下来,连娘都不屑一顾的茶,自然卖不到什么好价钱。有时是三五角,有时是七八角。

 生产队分茶地,考虑的是好差搭配。我家另一块茶地在陈家夹壕沟。这块茶地虽离家更远一些,但比起前一块茶地,可好上太多了。四周围是密密的树林,茶树脚下是松软的黑土。这里的阳光、雨水、土壤,对于茶树都是最适合的。清明前后,爹和娘都会把茶树下的草除一遍,同时给茶树松松土,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谷雨过后,茶树的嫩芽喷涌而出,娘坚信茶叶“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天蒙蒙亮就带着我去采茶。这块茶地上的茶是大叶红裤茶,每一个芽都是肥嘟嘟的,每采一芽,似乎都能感觉到背上的竹篮分量在增加。品质好,自然卖相好。有一次,我跟娘去茶所交茶,就那么一篮子茶,居然卖了二十几块钱。在我眼中已经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巨款了。要知道,那时候,鸡蛋才九分钱一个。

除了茶,爹和娘还有田要种,还有地要耕。两三次春茶采摘过后,两块茶地再发出的茶叶,就成了我的小金库来源。最记得有一次,娘的春茶采过十来天,就下了一场雨,她便提醒我可以去看看。我满怀着期待,来到陈家夹壕沟的茶山。茶山果然不负我,被爹修剪过的茶树长得格外壮实,新芽壮壮实实,绿油油的。想起娘带我采茶时曾反复叮咛:采茶莫掣叶,掣叶伤茶身。遵照娘的要求,模仿着娘左右手穿梭来往,十指翻飞,随着一阵阵“嘚嘚嘚嘚”的响声,背在肩上的茶篮子已经有沉甸甸的感觉。一次一次的扭过头去看背箩,茶叶一层一层升高。确定再采下去就背不动了,才赶紧去茶所交茶。收茶师傅验了等级,称了重量,给了我七元五角钱。顿时感觉成了小财主,后来用这茶钱买成了一双藕粉色里面衬绒布的雨靴。每到下雨,穿上雨靴,湿不着,冷不着,还可以到小水坑里踩一踩,雨靴就像两条小金鱼一样快活。

爹的茶,娘的茶,最终都成了我的茶。左一箩,右一篮,一趟一趟往茶所送,几角角,几块块,藏进我的小钱包。用这茶钱,我买过小小搪瓷口缸,买了书本文具,买过糖果结交了伙伴。想花钱就自己去赚,这是爹和娘用采茶给我最初的人生教育。

爹曾在大队茶所工作过。他见过这里的好茶,也知道怎样种茶。开垦一个茶园,一直是他的夙愿。家庭联产承包时,划到每家的除了田地,还有山林。我家的山林所在地叫刘家大洼。爹一看,这地形地貌,山高谷深,海拔相差大,晨雾暮霭,年温差小,湿度大,降雨充沛;漫射光多,土壤略显酸性且缺磷,肥力适中,最是茶树的黄金宝地。心心念念地想把它改为茶地。终于在1988年时,家里的小生意做得红火起来,可以有财力请上十多个壮劳力,连续几十天,磨刀霍霍,坎坎伐檀,连挖带刨,连烧带埋,终于整出了爹想要的茶地。按照爹的规划,茶园顺着山形,一梯一梯向上铺排。爹一次一次俯下身子,虔诚地捧起这黑黑的土,他知道,这是茶树最好的睡床。爹一次又一次站在山顶俯视着这一片茶园,就像国王俯瞰自己的江山。

茶叶不喜欢阳光直射,爹便在茶园里散点种植上栗子树。般般就绪,娘让大哥去温泉买了尼诺山的茶籽。春天里,将茶籽种下去。几场春雨过后,茶籽发芽了,长叶了,茶地上青草也跟着长出来了,过路牛看见了,自然不会放过。东边一群牛来踏过茶苗吃草,西边又一群牛来踏过茶苗吃草。爹也曾守着茶山驱赶过,可茶园四围都是开放的,赶了山头的牛,闯进了山脚的牛。赶了今天的,明天也会有牛闯进来。一年两年,存活下来的茶苗只有十之一二,茶梯一片混乱。面对着毁灭性的狼藉,爹心灰意冷。

娘不愿前期投入付诸东流。又一年冬闲时候,她挥起锄头,带着爹和大哥在茶园的四围挖出近两米宽一米多深的壕沟。一天天挥汗如雨,壕沟一天天变长,茶园的安全屏障在延伸,最终,这人工天堑阻断了牛入侵。娘到周家坡一个专门育茶苗的茶农家买了六七千株云抗10号的茶苗,请了十几个人把茶枝扦插下去,再一次把心中的信念和希望插下去。之后,每一天天亮,爹就挑着一对粪箕,一把柴刀,一盒冷饭上山去。或是除草,或是添补死去的茶苗,或是巡视壕沟。每一天黄昏,爹又挑着一担柴,一个空的冷饭盒回来。每到冬月,娘就请人给茶树松土,锄草。茶园在爹和娘的手中,一点一点绿起来,一点一点大起来。这世间,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心中有信念,手中便有力量。娘的坚持,终究迎来了春天。满山的茶树早被爹理了个整齐的“平头”,山花烂漫时,新的芽吸足了阳光雨露,吸足了天地精华,像一个个嫩生生的胖娃娃从树冠上齐刷刷地冒出来,闪着油亮的绿光。娘上山去,一篮一篮茶叶采下树,笑容一点一点漾开了娘的脸。

爹在茶园里耐心地建造着他心中的桃花源。他一点一点垒地基,舂土墙,盖出了两间小平房,一间做灶房,一间做卧室。他在自己的领地里默默的耕耘着,给大的茶树一点一点地修枝打岔,在死去的茶苗空位扦插。夏日锄草,春日松土;雨天排水,旱天浇水。饿了煮上一罗锅饭,渴了烤上一罐小罐茶,累了就在简易的床上躺一躺。他甚至在山脚挖了两个鱼塘,放了几簇布袋莲,还尝试养过鱼。只是水温太低,鱼不太会长大,两年后的鱼还不到半尺长,味道倒是异常鲜美。

那几年,娘靠着外婆传授的手艺,做些小吃到街上卖。那时,蛋糕店并不普及,娘的麻花、油炸豌豆饼、米花糖、花生糖非常受欢迎。每种品种都常有人成百上千地预定,临近的一个州的小生意人甚至会赶着骡马来到我家批发。娘常常喝着浓浓的红糖姜茶,夜以继日地给她的主顾们赶制订单。茶园茶树,娘分不出时间来关心了。

 后来,糕点店在城里越开越多,传统的小吃销路越来越窄,娘不再做她的小吃。再后来,爹已经去世。茶园重新进入娘的生活,带上糕点、饮料,带上水果,娘在茶园里,常常一待就是一天。立春之后除除草,松松土,有时还施点复合肥。清明前后,就开始采摘茶叶。阳光暖暖地披在娘身上,她专注地看着茶芽,左右手穿梭来往,十指翻飞,“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春茶虽然纤细,却很有分量感,不一会儿,背在肩上的茶篮子已经有沉甸甸的感觉。娘有时坐在茶树下小憩,顺手采了一片鲜茶叶放到口里嚼。累了,就在爹盖好的房子里睡一觉,饿了,就在爹垒好的灶台上煮一罗锅饭。看到边界的灌木又侵略过来,娘就拿起爹用过的刀斩断侵略者的手脚。

而今,我家的茶树已经有三十多岁了。年年养茶年年采。家里的人亲来往,娘用茶叶钱支撑了。侄女的学费,娘用茶叶钱帮扶了。我们每年的茶,娘也是倾其所有的提供了。

 那一天二宝突发奇想要去采茶。娘也陪着他一起去采,小孩子心性不稳,采了两三把就问:“啊婆,啊婆,你看这个有多少了”“啊婆,啊婆,你看有没有一斤了”娘说:“有了,有了,啊婆买下着了”,抽出五十元钱给二宝。二宝脸上笑开了花。一片茶,成了支撑娘天伦之乐的底气。

春茶价格高,娘舍不得自己吃。稻谷扬花的时候,茶叶再发芽,又是一个小高潮。谷花茶虽然没有春茶经泡,可是香味也很足。这时候,娘便会把采到的绿茶鲜叶交给茶所,换回烤青茶或者晒青茶。我先生嗜浓茶,每次泡茶都是半杯茶叶一杯水。价高的茶经不住这样牛嚼牡丹,每年谷花茶,总要回去提上几大袋。爹的茶,娘的茶,也是我的茶。

跟着茶友,我走访过很多茶山,也见过很多茶树,或古老,或年轻;跟着茶友,喝过很多茶,白茶,红茶,绿茶,生茶,普洱茶;冰岛,小户赛,梅子箐......这些茶或是汤色好,或是香气足,或是回味醇,总之是各美其美。但若是要论有故事,融进我生命的温暖,还得是我家的那片茶园。


昌宁茶的故事之八:爹的茶娘的茶我的茶

 (插图颜冬


作者单位: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八:爹的茶娘的茶我的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