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昌宁人的茶生活

(2022-11-23 11:40:19)
标签:

昌宁

茶的

故事

文化

分类: 散文

昌宁人的茶生活

原创 赵汝忠 澜沧江文艺 2022-10-20 06:40 发表于云南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昌宁人的茶生活

+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


编者按】云南昌宁,茶的土地,茶的故乡,她在澜沧江边长大,她在天堂山上成熟,千年不变的爱情在这里长成故事。她美了这片土地,富了这方的人民。远方的游子一看见茶叶,就会想起昌宁的爸爸和妈妈,心中就会升腾起无比的力量。今天,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与中共昌宁县委宣传部携手名人大家、草根作者共同讲述昌宁一片叶子的故事。以此,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伟大的人民,献给党的二十大!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昌宁人的茶生活


喜迎二十大




昌宁人的生活

 

赵汝忠(彝族)


昌宁素有“千年茶乡”的美誉,境内种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茶艺、茶俗、茶歌等与茶相关的文化深入民间,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茶文化景观。

在昌宁,茶是盛开在人们心中的绿色希望,茶是维系人与人情感交流的便捷通道和桥梁。人类的文明是需要有典籍和实物来支撑的。茶的种植和利用,就是昌宁先民文明的重要标志。昌宁人爱茶种茶,早在上千年前,昌宁境内就有先人采摘野茶饮茶,采来茶果种植。茶,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消费品。到今天,以至形成一日不可无茶,家中可以没有钱罐,但不能没有茶罐的情形。

昌宁民间,日常生活中与茶有关的习俗,名目繁多,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依然盛行在民间。昌宁境内的多个民族至今仍普遍延续着撒茶米、看茶卦的习俗。撒茶米是昌宁一种古老的民间驱邪方式,它是一种原始宗教仪式衍生出的产物。茶叶包米是民间一种较为普遍的古老吉祥物,它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昌宁境内各主体民族都使用茶来祭祀的宗教活动,这些祭祀活动都有各自的特点,境内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傈僳族、白族等民族,都有祭祖先、山神、河神、水神、寨神、火神、灶神、天地神、路神、太阳神、月亮神、猎神、树神、土地神、六畜神、城隍等隆重习俗,形成如火把节祭火神,月半节祭祖先,端午节祭水神,八月十五祭月神,尝新节祭谷神等人神共娱的重大节日活动。这些祭祀活动的开展,天长日久就逐渐转化为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朴素的自然观。所有敬神的礼仪,都敬茶敬酒,杀鸡宰羊。圣洁纯净的茶酒当先,这就有了茶叶在昌宁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影响。然后再用最干净的果品、荤素美食祭祀,真正凸显了昌宁民间人神共娱的节日特点。

在昌宁,茶早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彝、汉、傣、傈僳、苗等主体民族结婚,新婚被褥四角里均要缝有茶叶包米来作祝福,保佑新娘新郎恩恩爱爱,儿女吉利,白头偕老。如彝族女子出嫁,要在箱柜底放“五宝”,即五谷、茶叶、盐巴、糖果和一小包土,所有嫁妆物品都用红纸或红布包上,或是用红线拴上。还有白族、傈僳族各具风骚的“三道茶”习俗,都是茶文化在昌宁这片土地上深入人心的最好注脚。

昌宁农村与茶有关的文化极为普遍,比如农家庭院里的楹联,就有上联 “朝问母安,夕训小儿,信义和平处世。”下联“夜读三国,日看茶园,孝友仁爱治家”;“一塘火,一壶酒,一杯茶,夜读无数春秋往事;几张犁,几张耙,几亩地,昼耕沧多少海桑田”。横批:“人生如茶”。“美色惹得陆羽补卷,香味引来吴刚换杯。”的抒情写意。写楹联、颂茶乡昌宁人民今天的美好生活,成为昌宁的一种茶文化现象。

昌宁的茶文化生活,在采茶的生产劳动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阳春三月茶园里采茶时唱采茶歌,冬季里茶园除草护根修枝打叉中诉说辛苦,都以茶园山歌的形式道出茶人的劳作情形。以及在公共场所的现代茶艺、茶道表演,还有各族小罐茶的传承,茶歌舞展演,茶馆茶室经营活动等,无不彰显着茶文化的丰厚内容。

昌宁各类茶企业每年生产加工的各种高、中、低档绿茶、红茶和普洱茶,供应着国内外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各种茶的品质、汤色、口感和价格各不相同,可以说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但茶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不争的事实。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昌宁人的茶生活

作者简介:赵汝忠,男,彝族,1966年生于云南昌宁,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舞台文艺创作与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为保山市文化系统舞台艺术创作特聘专家。至今已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各级文学艺术奖30多次。已出版诗集《飞翔的高原》,傣族长篇神话传说《尚沙拉满剑》,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金孔雀》,彝族民歌《珠街腊罗巴山歌情歌打歌调》等著作。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六:昌宁人的茶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