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美食 |
分类: Denis品酒專欄 |
>十一月的初秋时分,笔者极其荣幸地前往上海外滩,位于「外滩三号」的顶级餐厅Laris「陆唯轩」,出席一场仅邀请了少数几位葡萄酒作家的私密聚会:Opus
One 垂直品酒餐会。
暌违中国五年以上的Opus One,这次从执行长David Pearson、酿酒师Michael Silacci到公关总监、营销总监都全员到齐,这么大阵仗的造访上海,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言可喻。在Laris 餐厅简约式奢华的氛围中,有「上海第一社交名媛」称号的Eva Ho 女士将作家吴书仙女士、齐仲婵小姐以及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晓雪女士一一介绍给酒厂代表们。随着法国香槟的暖场,此起彼落的愉悦笑语,更令人对随后的节目充满了期待。
移步到餐厅中最负盛名的包厢「镜厅」,以金色画框装饰的整面镜墙映照着浦东璀璨的夜景,而窗台上则静静的立着醒酒瓶和四瓶酒,上面是熟悉的乳白色底、蓝色双人侧面剪影标志。为了这次的餐会,以创新Fusion风格见长的主厨Laris慎重其事的设计出一份专属的菜单,并亲自为每道菜做了介绍。为搭配四瓶分别为1987、1997、2001、2004年份的Opus One,他别出心裁的融合了中式、意式、日式与法式料理的风格,以「三味生蚝」、「特色猪肉冻配日本梅子、上海风味生煎包」,以及「樱桃填馅蜜烤乳鸽」、「牛肉配鲍鱼、香烤羊柳羊排架」等精彩佳肴来相辉映。
>1979年,法国波尔多的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与美国加州Robert
Mondavi首次开创了新旧世界顶级酒庄的合作模式,由加州提供具有良好气候的土地和设备,法国提供技术与知识的全力支持,这在当年是件轰动全球的大事。
2005年,随着Robert Mondavi 将公司卖给Constellation集团,Opus One
也变成由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与Constellation集团各拥有50%股权的公司。对于这个当年两个家族情谊造就的酒庄转变为大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实质上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感到相当的好奇。
公关总监Roger
Asleson的说明有点出人意料:「实际上,我们觉得Constellation入主之后,一切比以前更好。」他解释,这次的股权移转有三个前提,就是Opus
One在葡萄园管理、营销与销售,以及经营管理上,都继续维持独立的运作。
他举例说,以前两个家族在职权上的分配并不是十分明确,每一个决策都得先问问加州的老板,再问问法国的老板,两边的意见相左时,又需要来回确认,十分令人困扰。现在,有了集团的明确权责划分,大家更能够有效率、更专心的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敦厚略为腼腼的酿酒师Michael Silacci,早年曾任职于波尔多的白马堡,2001年加入Opus One的团队,并于2004年起担任总酿酒师。问到他加入之后,酒庄的酿酒风格是否有所转变,他表示基本上Opus One还是致力于尽可能的让产地风土特色表现到极致,除了在技术与设备上不断进行提升,酿酒的哲学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执行长David Pearson说,许多人问他Opus One
这么一个已经不需要再宣传的品牌,为何还要不辞辛劳的来亚洲做推广?他表示此行的目的其实不在于销售量(因为酒庄的产量本来就不大),而是希望能与这边的酒商、消费者建立起密切而长久的关系。
举日本为例,当年一次成功的宣传活动,让Opus
One在日本获得极高的知名度以及爱酒人士的高度评价与喜爱;如何将这种成功经验复制在快速崛起的中国,是Opus
One团队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酒香和外滩历史建筑群灯光的辉映中,时间似乎也过得特别快。以中国葡萄酒顶级消费者仍偏重于波尔多五大酒庄,甚至独厚拉菲堡的现况来看,Opus One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这结合了新旧世界两大顶级名庄的第一乐章,将会如何在急遽变化着的中国土地上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