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疗心得 |
http://pic.gettyimages.cn/bigimg/newbigimg1/551000/ab10994.jpg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不但能表现心灵,也最能感动心灵。”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艺术,它有启迪和感化作用。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曾使千百万中国人热血沸腾,为保卫祖国收复失地而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一曲《十面埋伏》可令懦夫立志、壮士奋起;孔夫子闻《韶乐》陶醉销魂之下,竟至于“三月不知肉味”;“悲歌散楚”的张良,就是利用吹奏悲凉的楚歌,使项羽不战自败;法国国歌《马赛曲》能使每个军人及听众热血沸腾,其道理就在于音乐的力量。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而且是与人类心灵距离最近的语言。就音乐本身的性质来说,其对于人类情感的宣叙与感知是不需要借助其它符号系统翻译的,它直接出自心灵,因而对人的灵魂有着最直接的感染力。有人把音乐比作现实与梦幻(心灵活动)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它可以将人类心灵深处中曲折微妙的复杂情感,以最接近原貌的方式宣泄出来,使人闻声心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这一精神活动过程中,人类便完成了心灵的净化。
音乐不仅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同时也是医学瀚海中的一颗鲜为人知的珠贝。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格的熔炉”,来表达和谐旋律对人体的良好作用。音乐作为文艺形式的一种,除了具有鼓舞、教育人民的社会功能外,还有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据德、意等国家调查发现,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长5——10年。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用音乐作为维持、调节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对音乐的伦理观念及音乐对人体与精神的作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他们认识到,音乐对人体具有某种调节和平衡作用,并系统地应用音乐,把它作为预防、治疗某些疾病的手段。亚里斯多德认为情绪失控的病人“听了悠扬的曲调后就会心醉神迷,于是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中去”。苏格拉底提到了令人欣喜若狂的音乐,具有松弛缓解作用。毕达哥拉斯用音乐治疗过精神病人,他把这种治疗称为“音乐医学”。辛格内斯特指出:“这是一种通过人的心灵作用于人体的心理疗法。”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子在《内业》中着述:“去忧莫若乐”。祖国医学中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五音无味篇》,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运用宫、商、角、徵、羽不同音乐,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乐”的宝贵经验总结。
我国古代的音乐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情志之病。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论駢文》序中指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折也。”肯定了音乐对于健康的作用。
现代音乐疗法在欧美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死亡与心理威胁造成许多人患上了战争应激性疾病(即心理伤害产生的疾病)。对这些患者广泛使用的音乐疗法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确定的,当时音乐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治疗战争性神经官能症,而后来扩展为对一般精神病及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治疗。1950年,美国创立了“国际音乐学会”,音乐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音乐治疗学”,这是音乐治疗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音乐治疗组织和机构。
还是喜欢音乐
文/随旸
还是喜欢音乐
喜欢这个纯净的世界
喜欢这个平和的世界
喜欢这个带着魔力的世界
不管白天
抑或黑夜
音乐,总能让人愉悦
音乐,总能让心平静
音乐,总能让大脑清凉
听肖邦,听舒曼……
听a小调,听升c小调……
听古典,听轻音……
奔波的心
在音乐的洗礼下
变得轻松
变得惬意
音乐,总有抚慰人心灵的力量
音乐,总有带着人心灵飞翔的魔力
音乐,是上苍赐予人类的美妙圣礼
还是喜欢音乐
在音乐的圣殿
陶醉,遨游......
让心灵
变得如此平和,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