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才子张潮,是中国第一个开出阅读疗法书方的人,他的小品文《书本草》,模仿中国传统的本草一类的药典的体例,用揭示中药药性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几乎所有典籍的药性、疗效及副作用.耐人寻味:
《书本草》
处方一:【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药 性: 俱性平,
味甘, 无毒.
疗效:
服之清心益智, 寡嗜欲。久服令人醉面盎背, 心宽体胖。
处方二:【五经】《易》、《诗》、《书》、《春秋》、《礼记》
药 性: 俱性平,
味甘, 无毒.
疗效:
服之与四书同功。
处方三:【诸史】《史记》、《汉书》
药 性: 味甘,
余俱带苦。
疗效及副作用 : 服之增长见识, 有时令人怒不可解, 或泣下不止,当暂停,
复缓缓服之。但此药价昂, 无力之家往往不能得。即服, 亦不易, 须先服四书、五经, 再服此药方妙。必穷年累月方可服尽,
非旦夕所能奏功也。官料为上,野者多伪, 不堪用。服时得酒为佳。
处方四:【诸子】
药性: 性寒、带燥,
味有甘者、辛者、淡者。
副作用: 有大毒, 服之令人狂易。
处方五:【诸集】
药性: 性味不一,
有微毒,
疗效: 服之助气,
亦能增长见识.
副作用: 须择其佳者方可用,
否且杀人。
处方六:【释藏、道藏】
药性:
性大寒, 味淡, 有毒, 不可服.
副作用:服之令人身心俱冷。
适应症: 唯热中者宜用,胸有磊块者服之亦能消导, 忌酒,
与茶相宜。
处方七:【小说、传奇】
药
性: 味甘, 性燥, 有大毒,
不可服,服之令人狂易。
适应症: 惟暑月神气疲倦, 或饱闷后风雨作恶, 及有外感者服之, 能解烦消郁,
释滞宽胸, 然不宜久服也。费此度曰, 药已顾所用何如耳, 用之而当, 虽蛇蝎亦足以奏功。韩信之背水阵,
岳飞之不学古兵法是也。用之而不当, 即茯苓亦足以陨命, 赵括之徒读父书, 王安石之信用周礼是也,
此又用药者所当知。
王波点评:如果不接触张潮《书本草》这篇文章,很多人可能简单地认为阅读疗法乃西方学者首创,还有点陌生感,但若读到了这篇文章,他最大的感触可能就是,“阅读疗法”这个概念虽为外国人所发明,但是在对阅读疗病这个现象的认识上,中国人的确不比外国人晚,而且相当深刻。单说这篇文章的标题“书本草”,就起得尤为绝妙,这个词特别具有中国韵味,如果我们把阅读疗法完全本土化、民族化,恐怕再也没有哪个词像“书本草”一样,能够与“阅读疗法”一词完美地对应起来 。
作者简介: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 安徽 歙县 人,生于 清 顺治 八年( 1650年 )。张潮是 清代 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 翰林院 孔目 。张潮著名的作品包括《 幽梦影 》、《 虞初新志 》、《花影词》、《心斋聊复集》、《㠊奚囊寸锦》、《心齋詩集》、《饮中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文章选自王波的〈阅读疗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