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假话真话罗森塔尔效应 |
分类: 教子有方 |
关于“假话与真话”,自从有了人类,有了语言以来,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困扰着我们,折磨着我们。
真话假话,没有绝对的可不可以,行不行,该不该的问题,关键在于说话时的环境和对象,说完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效应。教育中,有的时候为了学生的进步,为了学生能改正缺点,说些假话未尝不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利用说假话,使得学生进步变化。
鲁迅先生在《立论》中写到: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要我说,说真话的挨打是必然的、应该的,是会得到大家一致的支持的。因为他搞错了说话的环境和对象。前来祝贺,就是要说好话,顺耳的话,赞美的话。而好话,顺耳的话,赞美的话,大都有夸大的成分,虚假的内容,违心的溢美,但它却是选对了环境和对象,动机是好的,是善的。
有的时候,说假话是为了救人,说真话是为了害人。可见,说话的动机很重要,直接影响着说话的最后结果和效应。记得一个故事,说是妈妈给孩子开家长会,虽然遭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骂,但是妈妈并没有将老师的话完全传递给孩子,而是说了假话,说孩子被老师表扬了。妈妈在孩子的期待中,看到了孩子希望表扬的愿望,为了孩子的将来,妈妈选择了说假话,而这假话让孩子信心大增,动力十足。最后的结果是,孩子越发努力,最后考上清华。
面对一个退步的学生,面对一个有些颓废的学生,说几句打气的、鼓励的、慰籍的假话,何尝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举措呢?如果保持沉默,或坚守“全不说”,就有些缺失教育契机了。说不定此时的真话反而让学生更加消退了。
诚然,我们反对一味的、不分场合地点的,损学生尊严和人格的假话,当然也不应该排除良好动机下的假话。我想,只要是善意的、积极的、有益的假话,说说也无妨。倒是有些个真话,我们却应该慎之又慎的说,最好是“真话假话都不全说”“该怎样说,应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