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愿专业选择不要“乱点鸳鸯谱”

(2009-04-23 15:07:56)
标签:

教育

心理效应

育儿

文化

分类: 教育心理

志愿专业选择不要“乱点鸳鸯谱”下面我给各位提供一些资料,作为送给高三学子的一些中肯的建议吧,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各取所需,切莫死搬教条,仅供参考。

 

 17~20岁之间的孩子,主要特征是他们在次期间必须对自己的今后做出选择,经历与自己的过去分离。通过对事业的追求,逐渐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形成自己的身份。这个时期他们逐渐远离权威的影响,能真正参考大人们的意见。所以说,只要多沟通几次,孩子能接受父母的建议的。谈心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真心爱他的,是愿意帮助他的。我们是孩子最可靠的朋友。加油哦!

 

 客观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在孩提时期,若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进行正确引导的话,将会为孩子的发展创设成功之路;如果逆天赋而行,那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这样说来,本来是人才的,就自动隐退了。但若被热情所掩盖,以为既然热爱,必然成功,即难免误入歧途。这应当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少家长认为,上大学选专业应该凭兴趣和爱好,有了兴趣和爱好才有动力,才能学得好。说实话,这种看法我比较赞同。因为不是有这样的话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但是兴趣不等于你做的事情,一定能成功。它只能说明你是开心、积极的状态下从事某种学习活动的。或许有一些小的荣誉和成绩,但不一定成为你今后社会立足的条件。

 

我认为,报大学选专业还应该是在兴趣和爱好的范围内选择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经济独立、社会欢迎的人,而不是成为空有一身“大才”,找不到用武之地的“待业”人员。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的选择不能与社会脱节,不可能仅仅凭兴趣爱好,到头来好象做了很多无用之功,走了很大弯路后再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很可惜了前面的时间和精力了呢?

 

不少人读了自己不了解、没兴趣的专业,或者有兴趣但是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几年下来直到大学毕业,还不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时候要想改换专业,又苦于前面学的基础知识差别太大,已经难走回头路。如,一些人前几年,盲目跟风也挤身学习所谓热门专业,仓促入行,后来才发现工作不好找,想改专业已经不可能了。

 

可以这样说,专业的选择,犹如高风险投资。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自己非常热爱的专业,但却是难有回报的高风险投资,投入之前更应该非常慎重。为了让事业顺利、生活愉快,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和承受痛苦,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学生应该在上大学、选专业以前,最好能够把问题想清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千万不要“乱点鸳鸯谱”。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人的发展空间非常宽阔,不可限量。今天的选择也许不是成就你明天的必要条件,现在热衷的事情不一定有广阔的市场。生活中的变数很大,今天的选择不具有绝对性。我们要告诉孩子,前面有许多条未知的路在等着每一个人,美好的未来在向每一个人招手,就看你能不能看到,千万别总盯着那几所大学,或者总徘徊在目前自己感觉有些得意或者说感觉良好的选择。

 

那么作为家长,你要作什么?首先,帮助孩子确认能力优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依据考生在学校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判断。也就是说,他在学校的学习任务状况等级怎样?根据现状,预测他最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第二,帮助孩子确认职业兴趣。有的人对数字敏感,有的人对人际敏感,有的人喜欢使用工具等等。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有什么期待?看孩子能否回答出来?若仅仅是喜欢,两个字。就要慎重了。第三,全面了解专业信息和职业前景。根据现在社会就业状况以及职业预测前景,为孩子提供恰当的选择机会。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能接受我们的观点,才好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