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忽悠有效课堂语言杂谈 |
分类: 教育心理 |
课堂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语言的“忽悠”,还要注意一个“度”。无论是课堂语言所具备的知识性、趣味性还是激励性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都必然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本山的小品语言对话不多,但是其“忽悠”的技巧却是高人一等,每说一句话,就令观众笑一次。他的话,只要说出来,我们都觉得好笑,我们喜欢而且愿意继续听。那么,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并不是说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经过大家生活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课堂教学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