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心理效应鸟笼效应红颜 |
分类: 生活哲理 |
http://q.blog.sina.com.cn/xwhzt
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鸟笼效应。1907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物理学家卡尔森从哈佛大学退休了。一天,他们俩打了一个赌:詹姆斯说:"老伙计,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笑着摇头:"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他的礼物--------- 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纳了:"我只当它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然而从此以后,每逢有客人到访,看到卡尔森书桌上那个精致的、空荡荡的鸟笼,便会问:"教授,您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耐心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态度虽然诚恳,客人的目光却分明是不信任的。
最后,出于无奈,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这就是詹姆斯著名的鸟笼效应。
生活中,人们不正是先在自己心里挂上一只只鸟笼,然后不由自主地往其中填些什么东西吗?
看了这个故事,确实让人感觉到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原本是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也曾从容和淡地生活着,然而,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而难以取舍,从此便眼花缭乱,心眩神迷,在不知进退的山重水复中迷失。
这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众心理,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多数人或权威人士意见的影响,并在心理或行为上逐渐与之形成一致。在上述的故事中,主人公内心存在着这样的心理——身边的人,都问他关于鸟的事,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应该有个新的选择。从众有时多多少少会让人多些安全感,但也常常会让人自我价值迷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怎么找不到北了?
我们自己是否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呢,当遇到的时候,你是怎样处理和解释呢?是不是囫囵其中呢?
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设置一个让自己"暂时不自由"的枷锁,这虽然限制自己的活动空间,但因为人总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当外界有恐惧,人就立即根据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给自己迅速找到比较安全的防护地带。
因此,人们就有意识的地在安全的时候,做好准备,给自己增加些防护设置,然后根据预测时间层层加码,最后自己身陷其中,不能跳出,最后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