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一个“同性依恋”伙伴关系的辅导与分析

(2007-02-05 12:17:38)
分类: 教育心理

对一个“同性依恋”伙伴关系的辅导与分析http://q.blog.sina.com.cn/g/xljs

青春期是一个人性别身份确立的特别时期。本案例中晓晓童年的经历,对她的性别角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庆幸的是哓哓自身的悟性以及对自身与方方之间的暧昧关系的清楚认识使问题比较顺利地解决了。

 

故事原由

 “老师,我心里好累呀”说着,眼泪象是断了线的珠子。

“晓晓的关心让我有些受不了啊”“老师,我真的很累啊”方方干脆哭出了声音。

“老师,我不喜欢她这样啊,她对我的关心我很烦躁啊”。

     

“那你不愿意和她做朋友吗?”

“老师,你知道吗?她要我做她的女朋友,可她明明是女的啊。”“一想到她要拉我的手,做出亲昵的举动,我就觉得很恶心!”

“我能体会到你的心情,真的。”

“老师,怎么办啊?”

“你是否尝试跟她说明问题,也就是你的内心想法?”

“我说过的,可是她就是要这样。”

                       

晓晓自述,“爸爸妈妈分开了,我六年级以前都跟爸爸生活,上了初中后,一直跟着姑姑生活。到了初三后,才被妈妈接到深圳来。”“我记忆中爸爸经常打妈妈。妈妈说爸爸是个暴君!”“爸爸是个暴君,但绝对是个慈父。尽管他经常喝酒,但从不打我。”“看见爸爸打妈妈,觉得妈妈很可怜,那时我很小,我要爸爸不要打妈妈,可是我拉不动爸爸。”“于是,在我的心里,认为女人一定要强,才不被人欺负。”

“于是你的性格里就渐渐有了刚强、坚强的成分。你有一个小名,叫小强,对吗?”

“呵呵,是啊,同学们和我在一起的时候,都叫我小强。

分析:(在晓晓成长过程中,家庭缺少女性的温柔。从社会学习理论看,儿童的行为来自模仿和强化,人格的榜样和范例显然不可能是妈妈。由于从小跟着父亲,交往的对象几乎都是男性,父亲的言行举止已深深印刻在心中久而久之,对于自己的性别及与此相关的行为观念便渐渐模糊了。自然而然,自己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也倾向于选择男孩。众所周知,儿童只有在与同性与异性交往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形成健全成熟的性心理,如果童年是在异性伙伴中生活时间过长,受到过多异性气息的感染,容易形成异性心理,而且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性心理变态。童年时长期生活在异性的家庭或环境中。父母角色的不健全及交往对象的性别单一,使得她的人格逐渐向男性化方向发展。)

 

晓晓让我看她左胳膊上,有三道深深的伤疤。晓晓平静地说,都是因为方方不愿意接受她的爱引起的。

“晓晓,你知道方方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你吗。”

“因为···我们都是女孩子。”

“既然方方不喜欢你对她的关心和爱护,那么你所做的这一切她会开心吗?”

“我感觉她有的时候不是很开心。”

“你是否想过你的爱护、关心太多了,以至于让方方感到很大压力?”

晓晓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好象在思考什么?。

                              

过了好一会,晓晓才面对我。“老师,其实方方爱不爱我,对我来说,都是不重要的。

关键是我就想好好照顾她。”

“你的意思是说,你就是想好好照顾她?别的什么也不去多想?”

“恩,是的。反正我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勉强不来的。说不定将来我长大了,还改“邪”归正

了呢?”晓晓说着,对我笑了一笑。

 “老师,在我和方方的事情上,其实我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哦,你是说你对这个关系的发展也不抱很大希望?”

“晓晓,假如有男孩子喜欢你,你会怎么处理?会影响到你和方方关系吗?” “应该不会,我跟男孩子没可能的,绝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对方方就不一样了,我会一直照顾她。”

“你也知道自己和方方都是女孩子。也知道方方不愿意接受你,也就是你们没有什么结果

的。”

“我知道,老师。我情愿和方方今后做个好朋友,我要照顾她。”

“恩。你真善良。”

 

分析:象方方和晓晓这样的情况,不要着急也不要给她们扣上什么“同性恋”的帽子。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尤其是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应尊重学生的感情,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生自身的成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沟通疏导才是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剂良药。

                         

方方和晓晓曾一同来办公室找我,表示今后彼此做好朋友。

  新学期开始了,看见晓晓的头发留长了。我对她说,晓晓你头发留长点更好看啊。晓晓说,是吗?我只是想试试看。

  从晓晓的这句话和行为中,我读出了她的内心变化,特别是性心理的变化,晓晓开始尝试女性的外貌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辅导后记:

辅导教师在对此类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不要因为谈及同性恋这个名词而让学生觉得难为情,你的局促不安只会阻碍他们坦诚表达自己。与他们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去自然分享学生的经历,一次辅导或分享是不够的,切勿期望他们能快速地成长或改变,改变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母亲是女孩性别自我意识的启蒙者,有责任、有条件、有义务对女儿进行性别意识的引导,晓晓从小不在母亲身边,所以缺少对女性的完整认知。

孩子的人格是在多种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仅从家庭一方面入手使其改变,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学生,晓晓的主要活动是在学校中,老师与同学的影响对她转变举足轻重。教师的权威性使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老师都言听计从,所以老师的说服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当然,从尊重晓晓出发,不对其过多的强迫和灌输,而是有意识的渗透、润化,来改变和塑造她的角色行为,学会正确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促进健康性心理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