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为”教育的原则

(2006-12-04 23:38:39)
分类: 教育心理

“无为”教育的原则   “无为”教育即“不教而教”,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一)求实

具体概念或具体原理的新授与复习,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适度

“无为”艺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无为”,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为”,更谈不上什么“无为”。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

(三)科学

“无为”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无为”的内容,提高“无为”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无为”艺术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无为是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学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此时无为胜有为 看似"无为"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护学生的的天性,使其身体、心理、人格和品德得到健康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往往会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教师爱心的真正体现。其实,这种看似无为的教育方法里正蕴涵着一种很大的教育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