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个案介绍 |

放学了,我急匆匆出校门。猛听见身后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老师,我有话要跟你说。”原来是小如。只见她面色潮红,神情显的很激动。
“小如,怎么了?”
“我不想在那个班级呆了。”
我觉得很奇怪,小如读的是重点班,当时她还是以很高的分数考进去的,是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但是,她为什么要出来呢?
于是,我问她:“小如,为什么要从重点班出来呢,我知道其实你是很喜欢那个班的。” “老师,期末学校还重新分班吗?”“可能要做些微调。”小如顿时不说话了,停顿了一会,略显失望地说:“老师,再见。”
第二天,我找到了小如,约她下午放学后到心理咨询室。
“老师,我这次期末考试,没有复习,我准备考的很差很差,让老师给我分出来。”
“为什么要从这个班出来?”“我觉得在这个班很孤独,心里很想被人关注,可是一旦他们走近了我,我就又将他们远远推开,不允许他们离我很近。”经过谈话,我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小如有一个好朋友,因为一件小事,闹矛盾,发誓再也不理那个朋友了。
我了解小如,她是个很快乐很开朗的女孩,对集体活动很热心,什么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晚会的筹划等等,没有一样能少了她。她给大家的印象是热情、爽朗、助人、集体荣誉感很强。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一天,小如拿了两瓶啤酒到我办公室里来了,还要我陪她喝酒,说是自己心里不开心。记得当时她只是说,他们都不理解我。
小如说,“我原来有个好朋友,我们形影不离的,我对她很好。但是她现在跟别人很好。。”
小如的这些表现足以说明她的问题根源于她在交友过程中遇到了挫折。这些挫折使得她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怨恨,开始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可言,自己对朋友的付出那么多,可是最后他们还伤害了自己。昔日的好朋友,认识了新朋友就冷落了自己;在一些问题上,和朋友意见相左,朋友也不支持自己;友谊没有了,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开始不相信人,处处提防别人,认为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开始封闭自己的心。心情开始郁闷,喜欢自己独处,回避同学,想转班,于是就做出前面那些举动。
我了解到小如自身成长经历比较优越,是独生女,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尤其是母亲对其是倍加爱护。对其是百依百顺,父亲只顾忙工作,平时见小如的时间比较少。由于小学和初中成绩一直在班里拔尖,作为优等生,又被众星托月。渐渐地,在小如的身上就滋生娇纵心理,处处以我为中心,总是以优越的地位出现在同学面前。由于缺少挫折经历。不懂得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和人交往一旦出现了矛盾,一味找别人的错,而不理智地分析自己在这场矛盾中的角色。脾气暴躁,大哭大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老师和班主任、朋友为什么都替别人说话,不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等等。
“小如,你的意思是作为朋友要互相帮助,相互理解?”
“恩”
“确实应该这样的,好朋友在关键时刻能给予自己心理支持。否则那就不是好朋友了。”
“对呀,她还跟别人一起说我的坏话。我跟别人吵架的时候,她还埋怨我,一点都不帮我”
“真不应该,这样让你很伤心,是吗?”
“是呀。我觉得很难过,原来两人那么好,没有想到她那么伤害我。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我告诉小如,“要一分为二分析友谊。朋友有新的朋友了,这个新朋友逐渐代替了你的位置,你内心便产生很大的失意感、有些空虚。你不妨换个思路想问题,朋友有了新的朋友,自己可以顺势扩大交友圈了,这是好事啊。人际交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自己应该有心理准备,我们所认识的朋友不可能永远只和你厮守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彼此都会有新的朋友。朋友之间要相互忠诚也要保持自己的那份独立,过分依赖别人,想让对方和自己成为一个人,是很不现实的。假如你认识了新的朋友,对方会不会也这样想你呢。换个思路,心情就会舒畅些”。
说着说着,我发现小如的情绪稳定了许多,我注意到小如听得特别认真。我知道她的心里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我发觉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我接着说,很多时候,事物的巧合或者信息传递失误,造成自己或者对方的彼此不满意、怀疑,导致友谊出现裂痕。一旦出现了这样情况,千万不要很不理性地马上做出结论,应该仔细分析,了解情况,不要立刻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
“老师,那我以后怎么办?我可是没有面子向别人先承认错误的。”
“那就先让自己冷静几天,然后在看看值不值与朋友和好。”
“我···”
“人与人交往,利益冲突是难免的,朋友之间也会这样。当利益冲突涉及的是朋友和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想一想,在这种利害冲突中我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一得一失哪个更重要些。有的时候,为了友谊,做出些牺牲也是应该的。这样的友谊才经的起考验。”
一阵急促的铃声提醒我该放学了,我让小如回去后好好想想我们的谈话,以后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还可以来找我。小如愉快地答应了。后来,通过观察,小如跟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小如仍旧快乐地在原来的班级学习。
以上案例,在中学生中比较普遍。教师掌握好辅导的火候与引导的度,是此案例比较成功所在。在本案例的辅导中,教师首先从学生的困惑分析,同情她的苦恼和处境,争取她的信任,诱导她倾诉出心中的困惑,然后给予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这是辅导教师最终要达到的辅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