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万里:中医的品格是什么?【整理】
(2009-06-19 14:33:05)
标签:
养生保健岐伯素问黄帝中国文化 |
分类: 中医生活 |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经济调整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经济的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中国的文化精粹进行一次全景展示。
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下展开的。中医的理论观念,跟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理论概念,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的理论及实践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如果说中医是一种巫术。一种迷信,是一种不科学的医学,那么实际上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是不科学的,它也是一种巫术。因为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下展开的。中医的理论观念,跟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理论观念,可以说完全一致。
我们已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西方文化不同类型的文化模式,那么在这种文化中产生的医学、医术跟西方的医学、医术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医学和医术来衡量中国的医学和医术。
中医本身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各方面相互联系的特点。中国文化不是分成单个的门类,而是互相都关联在一起的。不管是文史哲也好,政经法也好,农工医也好,甚至于军事,它们的许多理念都是相通的。医学的理论可以用在文史哲上面,文史哲的一些理念也可以用在医学上面。像中医里运用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样一些观念,也都是中国文化其他各个方面,特别是哲学中存在的观念。所以了解了中医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医的品格呢?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中医对于生命的认识,其实也是中国文化对于生命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也有一些譬如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但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整体文化,包括中医在内,没有关于生命是神造的或者是神赋予的这样一种观念,而是认为生命来源于天地之气。天地之元气是生命的本源。
庄子就讲过,通天下一气耳。天下都是一种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人的存在就是气的集聚,气聚就是生,气散就是死。
所以,中国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都认为生命就是气的生成。具体来讲,可以说是精气和浊气的结合,浊气形成人的形体,精气成为人们精神活动的来源。实际上,精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指一个人的生命力。因此精气和浊气二者缺一不可,要形神相结合,才会有一个生命体的产生和存在。
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王充说: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天地阴阳之气相合,就产生了万物。人也完全是一个自然的产物。
历代的思想家、医学家都强调气的根本性,指出生命如果离开了气,就会结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就讲到:
民皆知爱其衣食,而不爱其天气。天气之于人,重于衣食。衣食尽,尚犹有闲,气尽而立终。
人们都知道珍惜他们的衣服和食物,却不爱天气,这个天气指的就是人秉承着的元气。天气对于人来讲,比衣食要重要得多。衣服穿坏了,食物吃光了,这都没有关系,可以想办法再找。但气如果尽了的话,那马上就死了。所以气对于生命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