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没有归隐的人生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彩转载 |
蔡诚
刮着寒风的隆冬的一天,我逆风穿过一条条北京的大街。快下午三点了,大名鼎鼎的798艺术区还是不见。太阳看起来虽然和夏天没什么两样,但谁都愿意在她底下显得暖一些。我始终努力让太阳看见自己,但一进入798艺术区,她还是被挡在各色墙体后面,我的目的地,外在上毫不起眼的民房一样的红墙建筑3818库更是背着太阳。但里面并不阴冷,我马上看见,这里活跃着许多人,所有的灯都亮着——他们都围绕着傅旭明和他的水墨画,归隐·傅旭明作品展今天起亮相,是798大大小小无数个画展中一个我惟一参与的一个。
知道傅旭明是一个画家,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大概上初中吧,那时,作为一个早慧的少年,有关他的传说,在我们偏僻的乡下时不时被人传扬。他只比我大3岁,却以小小年纪惊人地考取了杭州的浙江美院附中读书。我们相隔不到3里路,我一直想见见他,但直到他离开了家乡,也如能如愿——那时,我多胆小啊,还记得想见一个旧山村的吕姓农民作家,也不敢成行——我后悔莫及,如果那时我的想法从不一个人闷在心底,今天我或许会是另一个比现在更好的样子,至少我的文艺启蒙会更早一些……
见见傅旭明的愿望直到20年后在北京实现。那时,他在城北一家报社兢兢业业工作,偶尔进城采访。我租住在城中的城中村里,生活一团糟。是一个初秋的一天,他突然说要来看我。我们在新街口一家桂林米粉店里吃饭,第一次面对面长聊。他知道我不懂,一直没有聊绘画,更多的在说乡情,在说外面的这个世界。他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后来,通过他的博客,我还发现他的艺术同样和人不一样——传统艺术早已登峰造极,他无法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从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出发另辟蹊径。这条路他探索了多年,沉潜了多年,这次归隐·傅旭明作品展算是集中的呈现。
我以为,傅旭明的水墨画所着力渲染和表现的是我们许多艺术家所忽视的(或者说漠视)——当观念艺术和夸张艺术在左右艺术潮流的时候,傅旭明却以一个生活介入者的敏感,艺术化地回到生活和自我本身。生活中的城市,远去的故乡,记忆中的旅程……凡此种种在他人生中留下过深刻印痕的事物,他无一不用心寻找并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消化和呈现——他的绘画不是暴风雨式的充满力量与新奇感受,相反,通过他柔软而平实的背景与构图,你会准确地把握并理解他强大的生活观和艺术张力。
作品展开幕式上,傅旭明坦言了他对归隐的理解。外在上,各种探索和尝试后,今天的他确实重新归隐了他心灵的艺术,也以归隐者的心境重新开启新人生——这当然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态度,只有这样,他的艺术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而事实上,据我观察,很多年以前,哪怕做记者,哪怕生活异常艰难,他也对艺术抱以宗教般的情感,忙里偷闲中的画画和写作和今天一脉相承——某种意义上说,他今天所说的归隐只是一种强调的说法,借此警诫自己的心……但我,还是愿意看到他在生活中有影子,哪怕时不时地在热闹中生活,艺术家需要参与生活,生活会带给他更多多恩赐,否则,归隐后的艺术没有当代性,没有我们喜欢的生活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