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摩罗
摩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48
  • 关注人气:10,8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最高理想和现实选择严重分裂

(2008-01-08 11:04:55)
标签:

读书札记

分类: 历史的源头及故事
孔子的最高理想和现实选择严重分裂

 

孔子终生都在弘扬周礼,很容易让人将周礼误解为孔子的最高理想。实际上当然不是。

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礼记·礼运》里孔子发表那一通长篇大论的时候,开宗明义讲的就是他的社会理想。但是他对自己的理想没有展开论述,全文集中论述的却是他的现实目标。简要地说,他的社会理想就是大同,他的现实目标就是小康。

什么是大同?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什么是小康?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很显然,孔子的现实选择与他的社会理想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孔子主张用“礼”明确社会各个等级的特定身份,以及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建立和维护一个“有礼”的社会政治秩序,使得各个等级中的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仁政礼治于是成为他的政治目标。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每个等级都得有所担当、有所克制。孔子为了推行这样的政治主张,也不得不克制他的大同理想。

孔子之所以被后世社会控制集团奉为圣人,就是从这种分裂开始的。因为这种“礼治”模式充分可定了社会控制集团的权力之合法性。站在底层贱民角度来看,它也为贱民的生存权利设置了最低的保障线。所以,孔子的学说有利于“维持”平衡。至于后世社会控制集团只利用孔子学说来强调自己的合法性,而抽空了“礼治”模式所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可不好要孔子本人负责。

在中国文化的词典中,大同的品位当然高于小康。周礼就是用来维系小康格局的。孔子选择低品位的小康目标,以周礼为准则,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致力于改造社会,没有伟大的抱负、坚韧的意志和透彻的智慧是不行的。

仅仅抒发一下理想是容易的,现实而且主义却很难,因为现实主义需要思想的穿透力和守拙处卑的平常心。能思想的人很多,具有穿透力的很少。描述光明前途的人很多,担当现实责任的人很少。渴望崇高的人很多,愿意守拙处卑的很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