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在宋词的烟雨里穿行

(2021-01-22 09:14:31)
标签:

转载

分类: 好文转载
我也喜欢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尤其是大文豪苏轼,以他的才华与对生活的感悟,更是拓宽了词的内涵。
[转载]我在宋词的烟雨里穿行                       我在宋词的烟雨里穿行 

    瑟瑟秋风中,我站在窗前,看满地落红随风卷来卷去,听季节轮回的声音。这几天,绵绵的细雨,湿冷了深秋的风景。周末蜗居家里,翻开一本宋词,倾听雨滴敲打尘世的回音,心在字里行间陶醉。我撑一把伞,行走在平仄的韵律里,在宋词的烟雨里穿行。
    古人有言:“歌咏言,诗言志”。这世间,一个人若喜欢读诗品词,便能更好地放飞灵魂。我们这悠悠华夏,也正是宋词的缱绻、唐诗的情语,才勾勒了三千年的轮回。
    与唐诗比较起来,我更偏于喜欢宋词。它的长短句,在抑扬顿挫中,有一种音律的感觉。读它的时候,可以无暇管什么阴晴圆缺,管什么烟云流逝,管什么宦海浮沉;读它的时候,就像捧着璀璨的明珠,足已让我的世界柔情似水,花香满地。 
    都说热爱生命的人,大都是亲近文学的。而宋词,恰是中华文学的高峰,也是最真切、最深沉、最美丽的文字。它简短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让华夏几千年岁月如诗。它在悠悠风雅的历史长廊中,始终不渝的修饰着中华文字,使它美妙绝伦。
    我读宋词,一直是种享受,是憧憬。我喜欢伴着一杯清茶,捧着它,浅看细吟。我喜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缠绵理智;喜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忧郁;喜欢“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大气豪放;喜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邃哲理;也喜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年相思……
    我也十分敬佩写宋词的先辈们,比如风流倜傥的苏轼,命运多舛的李清照,多情才子柳永,还有写下“错、错、错”的陆游,他们为后人写下了名流千古的文字。
    我喜欢他们写的长亭古道,蜿蜒而沧桑,或爱或离。喜欢他们写的才子佳人,插着夏花,披着雪袍,迎着春雨,携着秋风,从诗行里缓缓而行。我也喜欢宋词里的那些英雄豪杰,他们从狼烟滚滚中来,或激情昂扬,或怒发冲冠,或万丈豪情。
    我对宋词这种回异的爱好,就如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也写“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样的词。

            [转载]我在宋词的烟雨里穿行

    也许宋词里的烟雨情愁,更让我刻骨铭心。它写的离别,总是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忆有情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看着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份真情确是世间的永恒。
    还有陆放翁的那首《卜算子•咏梅》,我也一直喜欢,因为它象征着气节。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所以陆游把它当作了人格理想的象征。
    我也钦佩苏轼的《赤壁怀古》,只用十三个字,就将火烧赤壁描述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如果用一首五言或七言,又岂能表现得如此大气磅礴。也是因了苏轼的这首《赤壁怀古》,才使宋词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靡靡之声,发展到高唱大江东去的时代强音。
    读宋词,当然更要读那个瘦比黄花的纤纤女子。她有书不尽的爱恨情愁,写不尽的婉约文词,不经意间,黄花满地,便瘦了李清照这位痴情才女。
    大概也因为宋词没有诗那么刻板,李清照才能写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既是严谨的对偶句,又是浅白易懂的民间俗语。尤其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话,被现代多少人用来当作相思之情之深,真的美得令人心醉。
    一个人成熟,不光是年龄,随之转变的还有心境。在我走近宋词的时光里,在与宋词做着深深浅浅对话时,总觉得它就像一个在舞台上挥着水袖的青衣,向我婉转倾诉着悲欢离合的旧事。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虽时隔千年,依然光彩照人,栩栩如生。
    一本宋词惹人醉,绿柳烟外晓寒轻。时光的渡口,一路上走走停停,但我的旅程必定是在宋词中思索,在宋词中沉浮,在宋词的烟雨里穿行。
    一直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在岁月一隅,守住内心的一方宁静。窗外的风,略带轻寒,却吹暖灵魂深处的诗意。一盏菊花茶,一卷古时风,一夜巴山雨,让我读懂了浮生的意义。推开穿越千年的那扇门,那杨柳,那晓风,那关山,那残月,让我一生沉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