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一句话道出了官场的事实
(2008-11-13 19:11:27)
标签:
广东厅处级干部公选考试人事杂谈 |
分类: 杂谈与杂评 |
考得好就一定能干得好吗?面对过五关斩六将“考”出来的100多名年轻干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很坦率地提出了他的担心。昨日,汪洋给广东公推公选出的100多名年轻干部上了他们履新前的“最后一课”,教他们怎样做一个为民做事的好官。(据《南方都市报》2008年11月13日AA11版《汪洋告诫新官:别以为考得好就干得好》)
汪洋一句坦率的发问,既是对这些考场优异者的警醒,也是对考而优则仕的选官方式的担忧。“考得好就一定能干得好吗?”一句话道出了考试选官制度的弊端。应该说,我国的公务员考试,特别是这种高级别领导干部的公选考试,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调整之后,已经日臻完善。从考试第一步,报名资格审查筛掉了一大批没有实践经验的书呆子,考试内容的设置,也充分照顾了对人才德、智的综合考评,特别是一些主观性试题,强调了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质能力测评和面试等手段基本上把能满足岗位的人按照得分的多少公开公正公平地排定出来了。但汪洋说得不错,这并不意味着考试成绩高,就一定能干得好,汪洋的讲话我没有办法得到,但从报道来看,还是立足于“做官”,有这个思想,就没办法把这些考出来的干部用好,在中国做官,有太多考试之外的规矩,有太多工作之外的规则,有太多为“官”之道,宦海沉浮,往往不是能干的人能做得长做得久,能干事的人甚至连这种考试的笔试都通不过。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干部上岗前的最后一课定位于公务员本身,他们只需要对岗位职责负责,回归到他们考的岗位,从岗位设置本身来要求他们,相信“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们个个都是好手。
无论如何,汪洋说了实话,只是如果,他能把对官员的考核回归到岗位本身要求,鼓励这些“新科”们执政为民,一心为公,相信他们考得好,也就一定能干得好,他的水平就更显得高了。当然,话容易说,事实要达到就要靠汪洋的“解放思想”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