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文摘编辑艺术

标签:
看天下vista文摘杂志互联网采编堪良林楚方南都周刊程益中陈朝华杂谈 |
分类: 传媒与传播 |
前些天,受《看天下》杂志的掌舵人堪良先生邀请,去他们的公司参观学习。他给我看了《看天下》杂志的印数表和发行表,以我做杂志经营的经验,必须承认,这是一个令所有杂志都艳羡的发行量,如此之大的发行,足于证明这本杂志的广告价值应该跻身中国杂志市场的前列。最近他们力邀了原《南方周末》头版编辑林楚方先生,使文摘的质量明显提升。堪良对楚方赞赏有加:自七月楚方加盟后,《看天下》的销量不断攀升,为明年改旬刊,和提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短短的几个小时聊天,给我留下很多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文摘类的杂志,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互联网时代,终结了《读者文摘》和《读者》的美好时光。但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一扇窗,随着互联网海量资讯带来的阅读疲惫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其实没有几个网站是值得认真阅读的。互联网至今还缺少一个细分市场,没有人专门针对目标受众,用一个平面媒体严谨的标准来筛选文章,没有哪个网站敢于放弃更海量的点击量,独独满足那些真正需要品味而时间又格外宝贵的读者需求。正因如此,陈朝华先生、长平先生、孙朝阳先生和我等在《南都周刊》创刊之初即达成“悦读”的理念显得格外有价值。
平面媒体的未来是什么,印象中,程益中先生不止一次说过,未来的报纸和杂志(特别是杂志)都将是奢侈品,只有那些有钱有闲的人才买得起,看得起。应该说,平面媒体在未来的十年里,仍然有互联网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也是今天和原搜狐负责产品的技术骨干J先生聊天时得到的认同,他不无羡慕地说,品牌广告目前还很少在网站投广告,这是杂志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的优势。我和他探讨过,是否有可能,做一个高端的文摘类网站,用高标准筛选文章,让目标受众每天都能从中受益?他果然是业内行家,立即告诉我,其实已经有这一类网站,只是目前还非常小众。他没有驳我的面子,安慰我可以先用博客试试。这再次引发我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做文摘,不管是平面杂志版,还是网络版,相信都要有一个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快捷特点的新模式,新思路。
以下是综合近日思考的几点不成熟意见,欢迎朋友指正:
1、有趣,有标准,有价值是衡量文章的基本标准
在海量的信息中,真正吸引人们关注和深度阅读的文章少之又少,但有趣,有标准,有价值,应该是筛选文章的基本标准。互联网已经把名人、名博、名写手,或者情色绯闻吸引眼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我们更加需要一些阅读起来真正有阅读快感,轻松愉快的文章。要找到这样的文章,必须确定自己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要研究文章的篇幅,文章的节奏感,文章的语韵,谴辞造句,都要有标准。对题材本身就沉重的文章,更需要用轻松的写作方式来体现,对本来轻松的话题,不妨提升一些高度,让文章更有寓味。阅读使人进步,人们深度阅读一篇文章,已经不再像浏览一则新闻快讯或者娱乐八卦那样,满足于简单的知道层面,人们更希望有所收获,有所思考,有所得,这就是文章的价值体现,能引起共鸣,引起互动,让人有感而生,记忆深刻。不再是浏览一天的网络新闻,过后什么也记不得的徒劳无功。
2、让人兴奋的话题优先
挑选一篇文章,一定要避免陈旧,过时,人云亦去。报纸、电视、和网络都连篇累牍地刊登,让人们早已经产生信息疲劳的话题,已经不再是文摘的目标。然而矛盾就在这里,文摘只能从这些文章中选出,兴奋点在哪里就非常重要。只要抓住令人兴奋的点,就可以从一堆垃圾似的文章中淘到钻石。这些钻石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正用心去采写,去组织,去谋划,真正用了新的思路都写作的。
2、发现普通话题里的另类思维
正如每个时尚杂志和网站都在说“减肥”的话题,这已经了无新意,但有人却可以开设一个专门讲“低碳水化合物美食家”的博客,由此吸引大量的读者。减肥的矛盾面是美食家,无数女性认为减肥的最大痛苦就是要拒绝美食,而从美食家的快乐出发,追求低碳水化合物就变得令人愉快了很多。逆向的思维,往往带来奇迹。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题里,可以约作者重新换一个思考的方向,重新写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也是文摘编辑应该有的手段。
3、独特的观点和独特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杂志称自己是“观点的供应商”(当初我们定位《南都周刊》的基本理念),但观点总是不够新颖,不够独到。见解这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哪一篇文章可以调和众口。因此,文摘的编辑必须选用观点鲜明,角度和思考独到的文章,尖锐甚至偏颇一些都没关系,总比那些看后无关痛痒的文章强。事实上,人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之后,真正有印象的也就是这一类给人启迪,给人拍案叫绝的观点与思考。
4、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水准
新闻采编人员都是杂家,但越来越多的媒体强调培养自己的专家型记者,专家型编辑。针对某些专业性强的领域,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可能发现其中有权威有份量的文章。原来我很头痛我们的采编都是年纪轻轻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连高档商场都没有进去过,连高尔夫球杆都没有摸过,就来编辑时尚生活的栏目。想来这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通病。因此,文摘编辑一定要熟悉行业内的专家,甚至自己要有投入,成为某个领域的半个专家。用专业的眼光才能真正挑出符合高素质读者需要的文章。实在很难想像,一个自己的财产都理不清的人,能做理财类栏目的编辑。最近读一篇国外的文章,说的是只有你自己能在互联网上一年赚钱超过七位数的时候,你才够格开一个“网上赚钱”的博客。否则,只能自娱自乐,无人喝彩。
5、真正地关注生活
经济危机,百业萧条,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人们更关心实实在在的生存。当然,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并非人们就不关注生存,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生活。只有替读者关注生存与生活,包括企业的生存、品牌的生存与发展。从人们生活的细节中,找到大家共同的兴趣。文摘类编辑,因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一定要和读者感同身受,对一些精彩的细节,甚至需要去亲自体验。我们总在抱怨,互联网的信息越来越多,但真正有用的信息却越来越少。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哪一篇文章是值得信赖的,摆脱生活的困扰,最要紧的是怎么做,何时开始创业最好,如何争取到天使基金……对充斥在互联网各种新闻资讯、论坛、博客中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给予足够地重视,同样可以令人敬佩与喜爱。
6、一定要强调视觉的唯美
文摘是重新排版布局,打乱原有的版面版式,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设计。这一点要向苹果学习,把文摘当产品来做,需要最佳的工艺设计,让人过目不忘。图片的选择只是第一步,如何使用图片则使文摘类的媒体大有用武之地。美轮美奂,颜色与线条,文字与留白,版式与格式,甚至字间距都有严格的讲究,想念视觉即是法则,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平面类杂志之所以高贵,令人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
尽管做文摘的,只是摘录一些文章,并非原创,但这绝对是一项杰出的劳动,要知道,能从信息的海洋中提炼出对人们有用的东西,人们喜爱的东西,甚至令人们追棒的文章,是多么伟大而光荣的事。文摘创造价值,就在于,你的劳动,帮助人们节省了阅读垃圾信息的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