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TimeOut中国版——答沃华传媒网总编黄华问

(2008-06-25 00:26:07)
标签:

沃华传媒网

timeout中国版

程益中

李多钰

体育画报

国际品牌

文化

分类: 传媒与传播

蓝维维:TimeOut,读者的品味,我的理想
关于TimeOut中国版——答沃华传媒网总编黄华问
来源:沃华传媒网  2008-6-24

《TimeOut》花开中国

沃华传媒网:中国的媒体人,似乎对英国老牌生活类杂志《TimeOut》了解不是很多。就你的了解,《TimeOut》的成功,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和社会背景?《TimeOut》已经在全球哪些国家的市场里获得了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蓝维维:事实上有很多媒体同行已经非常了解《TimeOut》品牌,曾经有一家上海媒体,在其创刊时就公开声称打造中国的《TimeOut》,也有很多媒体公开表示他们就是仿照英国的《TimeOut》杂志来做的。此前南方日报出版社出过一本《走进英国最赚钱的杂志》也重点介绍了《TimeOut》的编辑理念。

 

《TimeOut》已经是全球首席城市生活指南杂志,在17个国家的24个国际大都市出版切合各个城市特点的《TimeOut》杂志,在伦敦叫《TimeOut Landon》,在纽约叫《TimeOut NewYork》,在莫斯科叫《TimeOut Москва》,在北京叫《TimeOut北京》在上海叫《TimeOut上海》。同时,《TimeOut》还出版全球近百个城市的指南书籍,深受各国游客欢迎。

 

《TimeOut》杂志的成功是一个品牌和内在标准的成功,从1968年创刊开始,杂志就苛刻地强调内容的独到、权威、及时、公信力。从来不为市场的短暂利益而妥协,高度强调内容品质和内在的评价标准。这既是英国读者对杂志品牌的高标准,也是这个伦敦的大众杂志拥有贵族气质的根本保障。《TimeOut》越来越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不只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它在阿拉伯语国家,俄语国家和我们中国,都有大量的忠实读者。比如在迪拜,《TimeOut Dubai》就非常受欢迎。

 

沃华传媒网:财讯传媒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引进《TimeOut》,里面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故事么?我们看到《TimeOut》在国内也有了上海和北京两个本地版本,这种里面是否也遵循了一种思路在,未来还会有哪些国内版本出现?

蓝维维:财讯传媒一直倾力于中国杂志出版事业,已经打造出中国非常有名的《财经》、《体育画报》、《中国证券市场周刊》、《中国汽车画报》、《新旅行》、《美好家园》等十几本杂志,已经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杂志经营集团。我们的出版人王波明本人很早就留学美国,很早就喜欢纽约和伦敦的《TimeOut》,因为他的专业和圈子在金融业,他深知那些关注金融证券的高端人士,其实最需要一本《TimeOut》这样高品质的生活指南类杂志。他本人就表示,他在看其他杂志的同时,会有50%的阅读时间放在《TimeOut》。很多人都知道,原来《TimeOut》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真正持有人是洪晃女士,2007年12月,财讯传媒出巨资收购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大陆的全部经营权,洪晃女士从这项收购中获得了现金和财讯传媒的股票。为了感谢她对引进《TimeOut》品牌的贡献,我们请她做《TimeOut》中国版的顾问。

 

《TimeOut》中国版的执行出版人是程益中,更是中国传媒界的风云人物。《体育画报》是他从报业转到杂志业的第一个品牌,《TimeOut》是在《体育画报》打开局面,并逐渐跻身为中国最优秀的体育业专业杂志行列后接手的又一国际品牌。程益中对《TimeOut》的前景非常看好,但也同时看到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发展还存在的客观问题,他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这本杂志在中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指出我们可以学习它的任何优点,但我们几乎无法复制它在国外的社会人文环境。也即是说,要在中国培养城市消费生活杂志的忠实读者,需要时间和有效的办法,用程益中的话来说,是需要“大智慧”的。

 

《TimeOut》中国版目前主打北京和上海两个区域市场,既考虑了市场实际也考虑了我们在中国市场可持续的发展步骤。我们已经有计划向中国更多的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拓展和延伸,目前我们的重点仍然是把北京和上海两地市场做好。未来会逐步推出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杭州、青岛和大连等版本。总之,成熟一个城市,就推出一个城市(版本)。

 

坚持标准,才有可能长期“悦”读

沃华传媒网:《TimeOut》在国内的操作方式与国外的版本有何差异么?为什么?财讯传媒对《TimeOut》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

蓝维维:《TimeOut》是一个国际品牌,在品牌和品质上的要求都非常苛刻,中国版和国外的其他版本毫无差别。对内容选题和选稿要求都很高。比如就餐地点推荐,必须是我们的采编亲自去暗访体验过,严格要求不接受商家吃请,消费要拿回来我们报销,要在版面上注明菜单提交小票,评价过程要客观,观点要符合我们对餐厅的规范评价体系,从而确保我们推荐的餐厅是真正值得读者去品尝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保留媒体的批评监督权,这是很多类似的生活杂志永远无法做到的。

 

更值隆重指出的是:我们总编辑李多钰是从《新京报》副总编的职位上直接跳过来的,她在京城乃至中国新闻界都非常有名,因为她才华横溢,经验丰富,做事干练,高瞻远瞩,富有激情,在短短几个月里,建立了一支非常强大的采编团队,聚集了国内外非常优秀的采编人员。同时,还吸引并团结了一批北京、上海知名的专家和玩家作为我们的外援。

 

我们对采编的投入是巨大的,不但增加采编人员,更强调对采编的培训,我们专门请了英国伦敦的美术总监、市场总监到北京来培训,我们还要派采编骨干到英国专门学习。很多杂志的采编人员都是有编无采,而我们在记者这一块就一下子增加了十几个人,人员的专业素养都非常高,采编团队的总人数年底将超过60人,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日报社的采编人数,对于中国的杂志来说,是非常罕见的。如此大投入,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流的内容,一流的品质。

 

除此之外,财讯传媒对这个杂志的支持非常大,不但有钱财的投入,更有感情的投入,让我们的团队能迅速用上装修精美的办公室,让我们所有成员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财讯传媒旗下的十几家兄弟杂志以及中国第一财经门户“和讯网”也都给予了无私的品牌支持。

 

沃华传媒网:目前国内类似《TimeOut》的刊物好像已经有不少了,目前大家的经营状况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TimeOut》与这些刊物比优势在哪里?

蓝维维:程益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并非杂志行业竞争太激烈,而是大量的国际品牌在中国找不到适合投放广告的杂志。”所以,我们并不在乎国内目前有多少类似的刊物,我们只追求比别的刊物做得更好,更精致,更具创意,更深入人心。程益中要求我们,办杂志要办到无懈可击。所以我们不去羡慕别人暂时是否广告量不错,我们要争取的市场份额,是来自那些高标准挑选媒体的国际大品牌,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成为他们在中国市场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广告投放的首选品牌。我们和别的杂志相比,会有更开放进取的心态,更职业化的采编和经营团队,更精准的投放和读者,更好的资源整合。在我经营的角度看来,我们是国内外著名品牌传播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我相信我们可以提供给客户更高的价值。

 

沃华传媒网:你理想中的《TimeOut》中文版是什么样的?目前还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如何一步一步去做好呢?

蓝维维:不仅仅是中文版,我们还有英文版,很快将正式上街销售。我理想中的《TimeOut》中国版,是有深刻中国文化内涵,能和城市精神与城市个性紧密结合,是和城市人的精神完美对接,体现一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高度融合的生活杂志。

 

目前我们刚刚开始做,五月份才推出北京、上海的中文版双周刊,七月准备用新刊号推出英文版的《TimeOutBeijing》。眼下,仍然有很多要求我们没有达到,但正在一步步向前推进,一期比一期更扎实,一期比一期更好看,一期比一期更优秀。接下来,我们会更强调内在的标准,我们要把英伦的标准转化为中国北京的标准,上海的标准,把标准固化下来,把运作过程程序化,品牌推广专业化,市场开拓职业化。只要我们每天都做加法,胸怀大格局,做事注重细节,追求精致、精美、精细、精心。让每一篇文章,每一条资讯都准确、及时、权威、公正。让每一个版面,每一个图片,每一条线都有章法、有规矩、有讲究、有道理,符合人们的悦读习惯。对,是悦读,喜悦的“悦”,充分满足大家的阅读“快感”,我们就可以赢得读者的好评和喜欢。
   
可能有的读者第一次阅读《TimeOut》会有一些不习惯,觉得字数太多,字太小,但多读几期杂志下来,就往往会喜欢我们的这种版式,这是国际化的版式,是《TimeOut》经过四十年实践固化下来的版式,既满足资讯的丰富,又满足阅读的享受。我们还准备十年不改版,从而培养我们最忠实的读者群。

 

沃华传媒网:我们注意到,北京很多报亭都有《TimeOut》的招贴,说明你们的推广力度很大,除了报亭的这种推广,还有哪些比较有力的品牌推广方式呢?这些做法,效果如何?

蓝维维:是的,除了北京、上海的报刊亭、我们还在两个城市的高档写字楼、两地的机场、甚至公共汽车站台,都做了大量的形象宣传。我们是根据市场的规律操作的,也符合品牌推广的规律,我们自身的宣传方案,是严格经过科学的传播价值分析的结果,所以效果自然有保障。接下来的推广更强调公众活动与公益性,希望倡导一种和现代城市公民精神诉求更贴近的生活方式,倡导精神领域“有选择的生活”。一个能提供品牌解决方案的杂志,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品牌传播做好。但我们坚信,作为杂志,对品牌最好的传播,还是我们的内容本身,只有从根本上做好内容,才会有真正的品牌影响力。

 

做刊就是做一种信念

沃华传媒网:你个人觉得,生活类的纸介媒体,目前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这对《TimeOut》来说是不是利好?

蓝维维:一个城市家庭,如果生活水平不错,有车有房,家里就一般会有几本有品质有品味的杂志。相反,如果家里装修很好,但找遍全部角落都看不见一两本像样的杂志,说明房子的主人生活水准还不够高。

 

我认为,城市生活类的纸质媒体,或者说纸质媒体的生活类杂志,正在迎来一个全面繁荣的局面。发展形势非常好,因为读者需要。这是和城市生活水平及历史阶段相符的。虽然说我们正面临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挑战,但真正有品味的生活阅读,还是首选杂志。

 

选择一本符合自己生活需要的杂志,就可以保持与自己生活水准、兴趣爱好、情感追求、信仰与理想相近人群的深层沟通。让我们和相同兴趣及生活追求的人保持同步,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并进步。这些规律的出现,是所有生活类报刊杂志发展的极佳外部环境。但我们要努力提供真正优秀的杂志产品,更高的增值服务,提供足够多元的生活观点供大家选择。

《TimeOut》杂志将来将会成为目标人群中的读者众多的杂志,《TimeOut》的读者可能会含盖多个社会阶层,但一定是有着丰盛人生的人群。因此,我们有一句针对读者定位的宣传口号:“《TimeOut》的读者,拥有丰盛的人生。”

 

沃华传媒网: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选择《TimeOut》的理由是什么?你运作现在这个媒体,跟运作以前你所服务的媒体,在操作思路上有何变化?什么原因?

蓝维维:我曾经在《南方都市报》报系做过八年的职业新闻记者,这八年里,采写过财经新闻、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接受过中国最好媒体的实践培训,后来参与创办《南都周刊》,做过行政运营总监和副总编。之所以选择《TimeOut》杂志,其实和程益中、李多钰一样,我们都有一个梦想,我们想要办一本能从深层次影响国人生活选择的优秀城市杂志,能打造一个直接和世界对话的媒体平台,能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这个伟大的变革中,力所能及地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生活选择,为我们这个时代做出自己更多的奉献。可以说,我们的这个选择,理想的作用很大,我们三人在这一点上高度一致。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实践操作。我们深知,要成就这个美好的梦想,首先要把投资者,我们公司和股东利益,和我们具体运作这个杂志的采编及经营团队的利益,和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深知,从来没有可以分割的成功,因此我们更注意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成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我想,凡是能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的媒体都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正因如此,在操作的思路上,我们会更谨慎,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平衡好,绝对不会为了眼前的商业利益而放弃我们的原则。比如有时候,我们需要去说服客户,不要做欺骗读者的事,不要做伤害我们大家品牌的事。在市场层面上,我们会齐心协力,把格局做大,把平台做大,开拓我们自己想要的全新市场。

 

原来我服务的《南都周刊》是非常优秀的媒体,并且越来越有影响力。虽然他们现在并不免费寄刊给我了,但我仍然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每次到报刊亭,我都会买一本,我希望它越办越好,看《南都周刊》仍然会给我很多的教育与启示。

 

《TimeOut》和《南都周刊》当然有很多不同,比如投资人不同;具体的操作团队不同;管理理念不同;市场定位不同:《TimeOut》是做区域市场,《南都周刊》做全国市场;《TimeOut》是双周刊,《南都周刊》是周二刊;《TimeOut》是国际知名品牌,可以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南都”是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品牌,当然也能很好地承接国际广告……总之,我们市场不一样,但结果应该都会一样,最终都会走向成功。

 

沃华传媒网:你们今年的市场目标是什么?准备如何达到?

蓝维维:今年是我们接手这个杂志的第一年,是我们打基础的一年,我们有诸多的工作要做:建章立制,组建团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品牌,传播和扩大品牌影响力,做好客户基础服务工作,让读者及客户认识并认可我们的品牌,继而信任并忠诚于我们的品牌。

在具体经营目标上,我们有一个宏大的目标,目前的市场反馈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从七月份起,我们的调整和基础建设将开始显现出市场价值。目前有几十个国际著名的品牌开始尝试投放广告,上海国际电影节指定我们为唯一合作媒体,我们是电影节会刊的唯一合作伙伴,北京市旅游局向奥组会推荐的杂志品牌中,我们名列其中。奥运会期间,我们会推出奥运口袋书,这是每一届奥运会《TimeOut》都努力要打造的品牌产品,全世界各国嘉宾都会喜爱这个产品。我们还将搞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深度整合文化市场、艺术市场的资源,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比如推出“北京归来”的主题报道,这些工作将会向读者和客户呈现一个富有活力,富有魅力的《TimeOut》中国版品牌。

 

我想,这是市场对我们的认可,但我们还要努力做得更好,我们已经把客户服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客户满意度列为考察工作的首要指标。在内部组织管理上,我们学习并借鉴国际著名企业成功的经验,引进并使用“组织及个人平衡计分卡”,可以促使我们杂志在运作过程实现“外部客户资源、内部流程管理、组织及个人的学习与知识、公司财务指标”四个维度的平衡发展。我想,《TimeOut》中国版应该是中国第一个使用这一重要战略管理方法的杂志,它将保证我们做正确的事,高效率做事。

————————————————————————————————

后记:沃华传媒网文章网址http://www.wowa.cn/T_view_inf.asp?view_id=58363

接受采访时信口开河了,再看时颇有压力,汗。毕竟,目前是我们需要低调行事的时候。既然网络已经发表,那就说到做到,只有更努力地拼了。沃华传媒网给我很大压力啊。不过我们的信心与日俱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