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囧囧rz失意体文化 |
分类: 体验与体会 |
试说一种感觉,囧囧的那种。
别问这是什么意思。反正我是说不出什么感觉,我无法用你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你,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感觉。但我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是这种感觉。如果开始疑惑了,深思了,推倒重来了,或者得意了,或者失意了,或者难受了,或者开心了,或者无奈了,或者前面的感觉都有那么一点点,恭喜你,这就是我指的感觉——囧囧的感觉。
其实也没什么,说直白了你就理解,我在这之前做了一系列准备下周出国,去印度果阿参加一个会议,今天接到通知说,签证没有办下来。结果突然发现前面很多工作白做了。但我很快发现,这也并不坏,因为有大把的事在等着我。不去正好。只是心里的感觉很囧。
囧字有意思啊。都成为识别网络年龄的暗藏密码了。是九零后的标志了。我们还可以因人而异,各自去理解它。
“囧”字并不陌生。其中很早以前,大概是我学写繁体字,特别是小学时期,心血来潮初学篆书的时候,我就学过“朙”字。“朙”中的“囧”不就是日的异体字吗。一不小心,它长大了,宣布独立了,我还就不认识它了。难怪有人给自己的博客取名叫“一日一囧”。
如果说简体的“明”源自“朙”,那就比较好理解“囧”的含义了。但从《说文解字》来看,“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属皆从朙。明,古文朙从日”,说明“明”比“朙”字更古老。从“照”的意思看,“囧”指窗子是其本意。这进一步纠正了我的一个偏见,凡是简单的字都是从繁杂的字简化来的。说明后人比前人更不怕繁琐。现在流行“囧”字,也非常非常切合从简到繁的那种心境,不过,你不一定感觉得到,因为我说得很隐晦,就是不太想让你知道。
现在网络流行这个“囧”字,多少是汉字折射下青年一代社会心理的“囧态”。以下是学习资料,全面了解“囧”的网络内含。
————————————————内心囧囧的分割线———————————————————————
摘录:
囧rz
失意体前屈,原本指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符号:_| ̄|○
后来,又有人发现,用简单的三个英文字也可以表现这个动作,于是orz就开始流行了。接下来,更有
这种文字可以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 ̄|_等,但其中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如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囧”的原意是大明,但现在大都不采用原意,而取其形,转为表情符号,表示一脸无可奈何样。
原始用意带有“悔恨”、“悲愤”、“无力回天”等含意,最明显的用法就是在于被甩(失恋)的时候。orz广泛使用后,其涵意逐渐增加。除了一开始的恶搞的“无可奈何”或“失意”之外,开始引申为正面的对人“拜服”“钦佩”的意思。另外也有较反面的“拜托!”“被你打败了!”“真受不了你!”之类的用法。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于2005年8月发表的歌曲《恋爱ing》就有“超感谢你,让我重生,整个Orz”一句。
在2006年1月22日,台湾的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试题中,其中有一题是将被误用的语言(被报章杂志或是因特网影响后的用法)改成正常的白话文,其题目范例中出现:“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一段,引起舆论相当大的争议。教育考试制度争议。
例句;我买的球队又输了,真Orz!
Orz在近年,俨然已经成为日本一种新兴的次文化。人们在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示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这个符号在口语中也不是念成一个英语单词,而按字母读出来。
更多的失意体前屈
全角:
_| ̄|○
○| ̄|_
○|_| ̄
半角:
STO
OTZ
OLS
ZJO
半角小写:
sto
orz
ots
z_/o
迷你形:
no
on
ou
uo
囧gg
源自于good
囧rz的更高层,表示不只趴在地上一脸囧样,而是囧到手残脚残,卷成一团。gg表四肢动作。意思是“彻底败给你了”、“我完全被你打败了”。
于竞赛中被人杀烂,过程中不断被压制,以致抬不起身,只能一脸囧样,大喊gg。意思是“唉!被彻底地杀烂了”。
对某件事无能为力,帮不上忙,只能看著它每况愈下,交杂了无奈、悔恨、悲叹等的情绪元素。最常的用语是“只好囧gg了”、“只能囧gg了”。
团体进行的情况(又叫作团败)
集中式: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