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imeout杂志中国版beijingshanghai杂谈 |
分类: 体验与体会 |
人要有所敬畏。
有时候却也要不顾众神。
——题记。
一
连续几天的奔波,明天就要返回京城。上海的出差任务基本落实,但仍然远没有到完成,上海还需要几位经营好手,要很强很能干的那种。我们并非以版本划分市场,上海经营中心要负责销售三本刊,要负责长江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市场的客户服务,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把广告中心设在北京和上海,既可以南北分工,遥相呼应,又可以深入做好两地区域市场。经过紧张的筹备,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制度的设计,班子的搭建,但还需要更多一些人,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有理想有激情的人,有能力有才华又甘愿踏实做事的人。
二
夜静的时候,窗外依然霓灯闪烁。这是上海。上海有上海的特点,上海有上海的个性。你如果不把握这点,就很可能失败。上海的门槛很高,但一旦打开,将会是全中国最大的市场。上海人很精明,上海人很务实。上海人很讲信用。上海人更讲实惠。上海人很规范。上海人很讲究。上海人很喜欢欧洲的品牌。上海人很时尚……回忆朋友们给我传授的上海经验,既感受到它的可爱又感受到其中的压力。
三
我总是跟大家分享这个事实:新京报的成功,南方都市报的成功,都是同一群人创造出来的,创造这些成功的人,单个地和别人比,也许并不占优势,他们可能连学历都不比别人高,关系肯定也不比别人硬,可为什么这些人聚在一起,经过几年,就都成功了呢?我的分析是:除了对市场的研究比别人透,对市场的判断比别人准,产品的制作比别人更专业一点点,更关键的是,这群人聚在一起,有一个好的平台,有一个好的制度,有相应的好的机制,而且,这群人更有理想一些,做事更敬业一些,做市场更扎实一些。这群人当初面对的困难并不比我们现在面对的少,这群人得到的资本投入并不比我们现在多,这群人肩上的压力并不比我们现在轻。因为看准了方向,因为踏实地做好了基础工作,因为准确地传递了品牌价值,因为比别人思考得更多,比别人付出了更多,比别人更用心地研究了客户的需求,取得了客户的信任,所以,所有的客户都愿意接受他们,愿意和他们合作。奇迹就是这样产生的。
四
面对市场,没有捷径,更不能有太多的顾虑。如果左躲右闪,左顾右盼,左担心右担心,人云亦云,迷失自己的判断和方向,就是给再好的产品,再高的待遇,再多的时间,也不可能成功。我亲眼看到过南都周刊是如何踏踏实实地在上海开拓,在北京开拓,我亲眼看到过他们不顾诸神地永往直前,就是凭着一颗火热的心,凭着坚定的信心,不可动摇的决心,足够的耐心,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前几天读到前同事的博客,感受到那个团队依然如火的激情,让人感动。我要努力地在新品牌下复制那种工作的氛围,营建那种追求卓越的文化,以更包容更宽松的环境,激发大家敢于超越内在潜能,让我们的团队也尽快充满斗志,找准方向,找到方法,从点开始突破,再把点连成线,最后把线发展到面,有节奏有步骤地向前突破。
五
几天后,和同事们交流多次以后,我渐渐感受到人心齐泰山移的信心。一是方向,二是方法。方向明确了,方法得当,相信就会逐渐打开局面。虽然TimeOut在上海的影响力暂时还不如它在北京的影响力,但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时间的车轮都已经转动了,北京的大街上已经可以看到TimeOut杂志的公共路牌广告,上海的东方书报亭和机场也已经亮起了TimeOut杂志的广告:有选择的生活。我们两座城市都建立了全面的,高密度覆盖的发行网络,加上特殊渠道,加上展示平台,局面正在发生量变,正在积蓄能量,正在等待质变。
六
面对新改版,市场新启动的千头万绪,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进攻的方向。
七
还要感谢老韦千里迢迢从南方飞奔过来勇挑重任。老韦很有经验,他在感受上海一次又一次与广东和深圳的不同之后,开始了一次新的挑战。不管如何,一个优秀的销售,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找到突破口的。当年在深圳被封杀的时候,是老韦第一个带领团队撕开了封锁,相信他在上海也一样可以带领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
八
不顾诸神。神,各路神仙的神,各种神话的神。
后一篇:RIGHT——合理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