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元欧洲的问题国际货币汇率财经 |
就目前形势看,今年是多事之年,明年恐怕也不例外。欧洲的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愈演愈烈。先是冰岛和爱尔兰,然后是葡萄牙,再后来是西班牙和希腊,最近又扩散到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传染,更可怕的是升级。对较小的经济体,国际社会还考虑如何解救,但随着较大国家可能出现危机,解救也变得越来越难,甚至不可能。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全球股票市场自然难有好的表现,有如一个醉汉跌跌撞撞、没有目标地蹒跚在荆棘丛中。投资人在审慎地预估未来,在可能的全球经济危机或缓慢复苏中摇摆。
欧洲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别国家的经济问题,靠经济发展能够慢慢解决;二,欧元的先天不足,随着经济发展也不能完全克服弊端。
第一个问题上,个别国家主权债务太高,直接涉及到还本付息的能力时,其债信等级就会被调降。与此同时,持有这些主权债务的投资人会担心投资血本无归,于是就会抛售这些国家的债券。债券价格的跌落意味着借贷成本的进一步升高,使这些国家失去继续借贷(或拆东墙补西墙)的机会。
所谓解救这些国家,就是解决它们对资金的迫切需求。方法上似乎十分简单,只要有一个更有实力的机构,例如欧盟,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是有实力的投资机构承诺,能够购买这些摇摇欲坠的债券,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利率就会相应下降,国家的借贷功能就会恢复。
然而,现实上却没有那么容易。谁愿意去承担这个风险?借贷国家若不能还本付息怎么办?鉴于这些担忧,放贷方必然会对借贷方提出一定的要求,然后才答应给予援助。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金融危机国家常出现的雪上加霜局面。
以希腊为例,经济不景气,政府本来需要扩大赤字而刺激经济,但却偏偏要消减预算,减少政府支出,以换取外援。其结果必然使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失业率进一步攀升,社会矛盾加剧。即使欧盟面对希腊的危机,也是左右为难。不得不对希腊提出一系列紧缩的要求,才肯伸出援手。
这些要求对现任领导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要满足国外的借贷要求,又要应对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要民众勒紧裤带的领导人何以得到民众的选票?希腊和意大利总理辞职因此也变得顺理成章。然而领导人更迭就可让这些国家的问题迎刃而解吗?我想不会。无论谁接手这些乱摊子,复杂问题都不可能疾速解决。这是个经济周期问题,要经历较长的痛苦过程。
而说到欧元,其先天畸形必然会在长期内孕育欧洲地区新的危机。即使欧洲国家度过了这次经济困难,欧元的先天不足得不到弥补,欧洲地区新的金融危机仍不可避免。
道理十分简单,欧元是欧洲地区的主要货币,但却不是一个统一国家的产物。在欧元区内,那么多国家有着各自不尽相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然,欧盟对加盟欧元的所属国有着很具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要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国家不可能平衡地发展。
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候,汇率的变动对这种不平衡起到了最终的调节作用。那些发生问题的国家常常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走出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其结果必然是其货币贬值,让汇率的变动来解释这种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然而,欧元区的建立却相当于把汇率这个可调节的变量固定了。无论希腊之类的国家有怎样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却硬要和德、法等国绑在一起。这就像很多年前的一些国家实行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一样,当经济上出了问题,最终还是无法守住联系汇率的政策。
再者,欧元区的问题和美国又不一样。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着相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一国内自由流动。而欧洲则是十几个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了诸多限制。经济发展在国家之间极容易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更不容易被打破。试想一个希腊的失业劳动者,怎么能够容易地到德国去找到工作,撇开语言和技能的差别外,仅仅政策上就被卡死了。绝非一个纽约的失业者可能顺利地到加州找到工作那样容易。
总之,要彻底解决欧元区的问题,必须要区分短期和长期的问题。要么建立能够解决欧元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机制,要么建立能够让一些国家退出欧元体的机制,让汇率重新成为调节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工具。
(完稿日期:2011年11月13日,见《汉新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