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如梦轩(续)
大罕
2010年9月16日中午,我第二次来到如梦轩。杜良怀、刘宝森已在二楼等候。杜还是老样子,不过,神情略带疲惫。村长则保养得不错,富泰平和的模样。良怀客气地问我喝什么茶,同时补充一句“这是招待的”。我说随便吧,他给我泡了一杯“碧绿春”茶。这茶味、茶名,确是不错。
过一会儿谢宝安到了。他刚坐下,就喊口渴。说着快步下楼,原来,他是付茶费去了。良怀感慨地道:“老谢条件最差,可他每次付茶费最不含糊。”
落座茶毕,宝安把我打量了一番,说:“好壮实的样子!”这话,真受用。
如梦非梦,宾至如归。我突然想见几个人。他们连忙帮我联系。守莉的电话通了,没人接(后来她打电话过来了)。找到阳春后,我与他通了话。他说:前几天摔伤,不能穿衣,抱歉,不能来了。向旺明在酒席上,与客户正谈生意,不便抽身。智仁的电话通了,以为他在家吃饭,宝安口气坚决地说:把饭放下,赶快过来,大罕要见你。后来才知道,王兄是从武汉商场搭的赶来的。
如梦轩的生存是我所关心的。在我看来,如梦轩是以老三届同学和中老年人为主体人脉、以文革和知青经历为文化底蕴、以志同道合为情感基础的一个物化了的精神寄栖所和朋友聚集地。有这样一个场所是非常不易的,是杜良怀及其朋友们以极大的决心、不懈的努力共同创建的。可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单靠文化,单凭热情,其生存和维系都非常困难。秋丽猜想就放在那里(一笑)。
良怀介绍:楼下的房子还准备出租,除足疗店外,再开麻将室,减轻自身运转的压力。以商养文,以物质带精神,倘若如愿,前途可观。
大罕曾两次赴良怀的宴请,当然要当一回东道主。
小鱼儿是如梦轩定点的餐馆。由老谢点菜。他说:“大罕请客,我就不客气了。”在谈到《海纳百川》时,他说:“几次换密码,不管大罕你来是不来,我都把密码通告于你,因为你本博客的创立人之一。”
宝安比我小好几岁,但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人。大罕之所以与《海纳百川》藕断丝连,与老谢等朋友的正直与坦诚有关。
宝森在我充任汉网武汉文坛的版主时,就是那里的常客。几年来,逢年过节发来短信问候,令我深受感动,感觉此人乃仁义之君。这也是我执意要见他的一个原因。
老杜的记忆力超强,说我曾在一首诗中对他有四个字的评价,他本人对这四个字很是认可。可惜我搜肚刮肠也想不起这事来。他是豪爽之人,性情中人,待我极为客气。酒席上,从头到尾,“谢”字挂在嘴边。还一再嘱咐,下次他一定为我接风。我私忖,接风就不必了。
王智仁是我同届同学。他似乎在与我解释一些情况,我回应:“我对于你,叫做——没话说。”此话一出,彼此的心达到了完全的沟通。我说:“这几年,你只有一篇文章是认真写的。”他连连点头,不加解释。后来,他在一个跟帖写道“我与你性格不同。”这话颇有深意,其弦外之音至今我还在回味,我想,我会从中汲取教益。
会见的时间是短暂的,从中我体会到了《海纳百川》的朋友之情。
琵琶:父老乡亲(点击打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