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谁:口语和意象的超现实主义融合——“长安四人行”研讨会上点评曹波的诗
标签:
曹谁曹波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 |
分类: 宇宙大君如是说:曹伊之争 |
口语和意象的超现实主义融合
——“长安四人行”研讨会上点评曹波的诗

曹谁
曹波的诗歌,好像用口语写作,但是又有深远的象征,可以说他的诗歌是口语和意象的融合。追溯当代汉语先锋诗歌的发展脉络,朦胧诗让诗歌走向晦涩,口语诗让诗歌走向口水,现在是融合的时候了,所以我一直在倡导大诗主义: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随物赋形,最终成就一种大诗。曹波虽然写的不属于大诗,但是有许多共同的追求。口语也好,意象也罢,都是工具而已,最终是要看表达的是什么。
曹波住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他的诗歌在融合东方和西方的意象,他在诗歌《回到伊斯坦布尔》中,通过梦境的形式回到伊斯坦布尔古城,将丝绸之路的古文明连接在一起。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长安是大唐的首都,他们分别代表西方和东方文明,最后在伊犁河谷相碰撞。唐朝的时候在长安就可以讲中国即天下,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才是天下,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汉语诗歌应该书写整个世界,曹波的诗歌意识到了这点。
曹波作为七零后的诗人,在诗歌艺术上有许多新的探索,他希望打通口语和意象,融合东方和西方,通过梦境、象征、通感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悟,我们期待他在诗歌艺术上更深的探索。
2020.12.19于西安


曹谁简介:
曹谁,作家、编剧、诗人、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原名曹宏波,字亚欧,号通天塔主。1983年生于山西榆社,2008年去职远游,在西藏、新疆周游数月而返青海,开始职业写作生涯,现居北京。2007年发起大诗主义运动,2017年倡导剧小说运动,2018年发起曹伊之争。有诗集《冷抒情》《亚欧大陆地史诗》《通天塔之歌》等七部,长篇小说《巴别塔尖》《昆仑秘史》(三部曲)《雪豹王子》等十部,翻译有《伊斯坦布尔的脚步》《普罗米修斯之歌》等三部,写有电影剧本《昆仑决》《子弹上膛》《功夫小鬼》、电视剧本《孔雀王》和舞台剧本《雪豹王子》等百余部集。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作家》等文学杂志,入选上百部权威选本。有多部长篇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广播剧、舞台剧等。有作品翻译为英、日、法、意、西、韩等十余种文字。曾获首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第五届青海青年文学奖之“文学之星”、第四届曹禺杯剧本奖、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奖金驼奖、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十大新闻人物等文艺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大诗刊》执行主编,《汉诗三百首》执行主编,《世界诗歌》副主编,世界诗歌网副总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