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搬迁还得靠地产变现
(2017-02-23 09:59:12)新京报地产评论之十八
最近山东大学因为章丘新校区的事成了舆论焦点。据称山大已与济南市签订协议,计划在新设立的章丘区建一个8900亩地的新校区,由济南市政府代建,同时济南市区的几个校区则有的保留,有的收回另作他用。
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先在山东校友会引起震动,据山大非官方校友组织“校友茶座”对“是否支持迁移山大”发起投票,共有8000多人参加,其中八成人持反对态度。
反对者认为,山大主校区搬迁到济南40公里之外的卫星城章丘另建新的主校区,虽然有利于整合分散的资源,但占地数千亩的校园若没有一二十年的建设,很难营造出良好的大学生态。山大底蕴在济南老校区,搬迁后将割裂山大几十年来所形成的历史氛围,由此造成的新校园缺乏文化内涵、历史底蕴。而且几万人迁移到一起,餐厅操场体育馆等设施都会拥挤。教授老师们更认为,迁移山大,生活、交通、实习等都不方便。
山大的遭遇其实和中国大学目前普遍尴尬的处境有关。与外国的大学规模早已相对稳定不同,中国的大学由于扩招政策,十几年来处于规模急速扩大状态,原来的校区大多显得局促。而山东大学更是三校合并成立,规模超过五万人,是国内最大的大学之一。
这样一进一出之间,几十亿的费用就有了,这么大的诱惑,让国内所有位于市中心的高校都难以自持。这方面不独山大,其他学校早有示范。
浙大当年为筹措资金,将位于杭州市中心的华家池校区一部分土地拍卖。2013年9月5日,经过多轮血拼,万众瞩目的华家池三地块分别被绿地、世茂、滨江三家房企竞得,总价高达136.7亿元,成为杭州新的总价“地王”。借助杭州地王的优势,浙大拿回巨额土地款返还,从而成为北大清华之外第三家最有钱的高校,也有资金投入到紫金港新校区建设。
所以山大这事,其实就是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变现的问题,以求建设新校区,这是目前中国地产发展到高峰阶段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浙大领导们抓住了,山大领导们自然也看在眼里,也想抓在。就地产置换角度,本质上其实和旧村改造是一回事。
校区的位置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而相对而言,基础设施更重要,教书育人的场所设备是必须具备的。而最重要的,是符合时代的教育精神。
同样的是美国常青藤顶尖大学,哈佛在大城市波士顿,耶鲁在小城市纽黑文;哥伦比亚在纽约这样的顶级大都市,普林斯顿却是在三万人的寂寞小镇上。而剑桥牛津也在伦敦郊区小城,当年李光耀求学伦敦大学,就是因其在市区太喧闹,要求转学郊区安静的剑桥大学。
所以,山大要成为世界级名校,核心是要接轨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做到这个前提还是需要筹措资金,所以无论搬迁不搬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地产变现的路都是必然要走的。
(文章写完三天后山大官方确认章丘建校,紧接着旁边诞生楼面价超过4000的两个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