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问题是购买力能否持续
(2016-04-11 11:25:47)青岛的各个区域楼市来看,差别还是不小。
李村的话还好一些,李村东和北部整个供应量大,唯一的缺点就是中心这一块供应量比较小,海信东山郡,海尔鼎世华府都没有房子了。因此价格涨的厉害。嘉凯城卖身尚未落定,但成本不低,因此北边推出房价格会往上涨,南边没什么东西。沧口今年越秀也会尾盘,但好在工厂基本上该拆拆不多了,地腾出来,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与李村分庭抗礼。当然拆迁的成本比较高,未来房价也不会太低。
但是你看过蓝色硅谷那一带有所升温,包括城阳也升温了,但是比起高新区成交的到访量几倍甚至十倍没有那么多。这个很正常,天暖和了肯定就增长。包括黄岛也是这样,不可能出现一下子翻十几倍。所以说总体上来讲胶州也是成交量,也是少数楼盘,大数楼盘相对压力还是比较大,平度即墨也是属于有些楼盘成交量,我们有特价房,市区的话你给我介绍房子就不错了。
青岛就是一个缩小的中国,市区相当于一二线,高新区相当于二线,县级市可能相当于三线城市,“去库存”的压力非常大,而且到底能持续多久不好说。上半年市场是没问题了。还剩三个月,下半年什么时候能变,尤其你把价格突然拉动挺多的时候,下边一下子掏空了,或者一线城市一降温,降温降得比较狠的话,一看风向转了,持币观望了,就挺倒霉的,等于这轮政策又少了一个,政策推起来了,推起来之后改善性购房,现在投资性购房。改善性和投资性一推再加上原来的刚需能火,市场才如何火。
投资性这个东西风向很强,一看不好就撤了。改善性有房子住,没有那种迫切的需求,一看风向不好也会推迟购房。因为你在这种买涨不买跌的情况下,楼盘那么多人,一旦“领头羊”出现问题后面就不行了。但是房地产不会像去年股市那样,房价涨上去容易跌下来难,因为这个东西每个市场每个领域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讲,这种情况我觉得早点结束好,这样对谁都不好,对整个的行业也好,地方政府被骂,必须出来调控政策,不然没法交代。
所以,关键是个购买力能否持续的问题,去年已经释放了一年了,现在又是高温,到底购买力能支撑这个杠铃多久?银行自己会不会收紧?
在整个环境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就你房地产行业自己在这风,你把所有的“热钱”都吸引过来,最后变成一个泡沫,就容易破了。去年的股市不就是如此么?
商业的情况我又重新翻了一下,也看了很多的数据,崂山区金家岭CBD的规划2700万的写字楼,市北区的写字楼需要207个月,现在区划速度,崂山需要190个月,这是去年年底的一个观念。
你在这种情况下崂山区还提供一个什么目标?就是要每年开工100万平写字楼,建成投入100万平的写字楼,所以我就看不懂,属于政府行为,你现在200个月的办公楼去化周期。还在高歌猛进,岂能没风险?当然产品不一样,银盛泰那个新空间,复式一万八也被抢光了,这是产品差异化的好处。
全国库存量最大的是沈阳,大学生买房子税也不用交,钱也不用交,直接进去住,沈阳库存4500万平,压了开发商多少钱。这就是当地政府急于去库存的大背景,但实质问题还是购买力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