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地产路漫长,户型还硬伤
(2015-11-18 07:29:45)
刚才老马说了很多数据,非常详细。我要再补充一下,青岛现在在建的楼盘总量是8000万平,如果说100平一套的话就是80万套,这表示开发商押上了数千亿资金。这里面有三分之一是商业,三分之二是住宅。所以今年尽管卖得火,九个半月完成去年全年,但库存更大了,没几家轻松的。
青岛目前有个现象,一个是人口增加数,现在每年增加8到10万,900万人口的1%左右。但是前两年,2010年的时候我们一年增加了16到20万人口,也就是说目前是前几年的一半左右吧,所以这个量降下来了。而且这个人口的质量不是那么高,这里面有相当大比例是东北过来的人群和山东中西部的人口,中老年的人比较大,低收入的人群比较大。这是一个问题。
目前青岛的领导对未来发展有点茫然无措,三天两头出去考察取经,但除了喊喊三创口号,也没啥好办法,甚至一只虾都搞不定。早已经搬出去的海信,它南村的基地今年停工了一个月,因为现在家电的库存很大,房地产不行了,家电库存也很大,但是海信的转型又不行,海尔、海信也在生产手机,但是生产的手机都是五六百、两三百元的超低端产品,没人用。张瑞敏和周厚健都想抓住智能家电,互联网时代的机会,但作为端口的手机都做不起来,转不到消费电子行业。这是我们城市的产业前景,不是很好,从领导到企业家,都比较迷茫。
尽管有这么多利差,但青岛总量在这,他的需求在这里,所以让我们看到李沧的刚需,我算了一下,能卖10亿以上的楼盘还是好几个,但价格上不去。老吴同志五年前就喊李沧房价全部过万,但其实除了中心区的个别盘,到现在李沧价格基本都在万元线下,再难上涨。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现在做吃货食堂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区开发商日子好过。去年这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土地拍卖制度的变化将非常深入地改变青岛的房地产。不幸的是这样的局面今年完全应验了。
我们看到今年拍出的市区土地网拍价基本上都超了底线,很多溢价率惊人。未来盖了房子上市,你想卖得快,基本上没有钱赚。最土豪的是张首席手下的人,一路撒钱,但后期产品消化怕是很考验销售。像刚拍的崂山的这个地,我带好几个开发商看过那个地,我很熟悉,根本不成熟,开发难度不小。就那么一块地还能拍到9000多,将来这个地怎么操作都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郊区难卖,市区好卖,但是市区很多盘没有利润。今天又出来了海晶化工的那个地,起价也不低,而且一拍就是四连拍。
但是就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我们看到还是闹出了很多笑话,定位和定价等这些关键问题上的笑话。在定产品的时候就胡闹,举几个户型的例子吧。比如说城阳的白沙湾,弄了两三百平大户型,卖1.5万,定了目标44亿,你去卖去吧。新都心的某个楼盘,弄了69平的小套二,在新都心那个地方,改善型集中的区域,人家能跑到69的房子去改善吗?还有浮山后的某一个开发,套均100平左右,大点能有什么问题?现在看竞争对手140的都抢光了,估计心拔凉吧。你稍微专业一点,我觉得户型方面的这种错误都不断地犯,这个行业也确实得淘汰一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