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楼市四点总结或思考
标签:
房产 |
五强组成第一集团军
从地产企业来讲,两万加本地的两海还有一个保利,组成了今年楼市的第一集团军。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年底无非就是这五家列前五名。至于谁派第几,则怕是不到最后难分胜负。
万科的第一是会受到威胁的,但很难是海尔,因为海尔地产还没形成体系。你仔细看看,他无非靠市区单个项目来支撑,郊区基本走不动,而市区有规模的项目无非鼎世和世纪两个。万科如果走不动,它会有应对策略,比如市场艰难的平度,他会降价到4000,突出重围。这就是有体系的企业和不成熟企业的区别。海信和保利基本是市区项目,占尽优势,问题不大。而万达全凭西海岸两个盘拼,稍一松懈,就会被人超过。
郊区市区冰火两重天
从全国来讲,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火爆程度形成巨大差距。而从青岛本地来说,郊区和市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也更加明显。因为市区确实回暖了,郊区则总体不明显。以至于每次楼盘排名,前十名里市区占尽优势,形成一边倒的压倒性优势。
以往称雄的牛逼郊区企业,比如连续五年进十强的龙湖,比如去年销售套数第一的银盛泰,比如世茂等等,今年都消失在前十名。这不是企业的能力不行,而是大势使然,不是一个人能扭转的。郊区企业除了价格优势之外,销售能力必须很强,否则就别玩,真的很危险。
郊区本身是有优势的,比如价格低,比如容积率灵活。但必须结合政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而青岛本届政府在务实上欠缺很多,规划了十几个新区,资金撒胡椒面一样,每个都做不透。企业研究不明白区域,糊里糊涂就去了,结果就陷进去了,拔不出来,不信请看蓝色硅谷和温泉。
商业不找市场找市长
有人转发的商业地产的关店潮,有点台风到来的惊悚之感。现在在青岛,市北和李沧黄金位置的万达都把百货部分关了,所以你可以想见胶南和黄岛店的大致未来。
而万达都如此,宝龙这样的就不必说了,从城阳到李沧再到即墨海阳,现在又去了胶州,终于被胶州掐在了少海北湖那800亩地上,算是出来混总要还。
现在其他商铺还是价格高高的,只怕面临着价格重估了,我们再也不能把住宅的价格乘以几倍来卖商铺了,因为商业都不行了,电商的冲击,商业自身的过剩,产品的供大于求,导致各类商业利润大幅度降低,很难以前那么赚钱了,因此商业的回报率在迅猛下降。所以,现在几万一平的商业基本是卖给人傻钱多的人。
写字楼只能靠大单来完成销售,好几个都是靠政府资源,既能卖出量还能卖上价,要是卖商家,找接盘者,只能挥泪大甩卖,香港路的几个楼单价才一万多。
互联网加不是喝咖啡
目前互联网风起云涌,但和一砖一瓦的地产业如何结合,这里边难度很大,目前没有成功案例,怕是很多人都在忽悠。
尤其到了现在,无论是报纸,还是原来的门户网站,都在面临痛苦转型,原来简单的做个广告就能覆盖众多人群的机会已经没了,移动互联网其实是个消灭媒体的行业,挺可怕的。所以,有媒体转型成中介公司,有媒体转型成活动公司,还有媒体转型成忽悠公司。
而地产行业做到现在,虽然比去年好转,但得益的只是一部分企业,很多盘尤其是郊区盘,商业盘,还是艰难挣扎。企业还是要拿好地,做好定位,尊重专业,控制好成本,不是发个微信,刷个屏,忽悠个互联网思维就能真正解决问题。在线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基础上,再做好线上,才会有效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