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雄看台湾地产业

人间四月芳菲时节,再次赴台湾考察观摩及学习地产。
去年与乡林集团的人聊起来台湾的楼盘规模时,他们无奈笑笑,说大多是一个项目一栋楼而已,大多一二百户。而台湾真正做大的,就是远雄。那才是真正造镇的企业呀。
后来查了资料,台湾全岛地产一年销售规模大约1000多亿人民币,而远雄一家过百亿,差不多占到一成,是典型的老大。从这个主体身上,到时能看到不少地产的规律,尤其是,他们的城市化已经达到尾声,这恰恰是未来大陆地产商要面对的,未来如何面对,当可一鉴。
不胜荣幸,一年后,就有了近距离观摩远雄造镇的机会。
先到的是三峡大学城。三峡当然不是大陆的长江三峡,而是新北市郊外的一个镇,这里,远雄造了一个新镇,因为是台北大学所在地,也叫大学城。占地170多亩,11万多平,这在大陆不算什么,但在台湾,全岛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地块了。
在这样原来荒草丛生的土地上,远雄开发了差不多十期,数年功夫建成80万平的住宅,总计6500户,和著名的东京六本木新城的占地和建筑规模都差不多。这在青岛,不过一个蓝山湾的规模,但在台湾,已经巨无霸了,这就是土地私有制度的制约。
房价也从当初的9000到了现在的近3万人民币一平米。十年里涨幅达三倍,并不比大陆的速度慢。据说著名的大嘴副总统吕秀莲都在此处买了房子。
此盘与大陆最大的区别在于七倍之高的容积率,极高,因此全部为塔楼,楼间距也基本没有受到光照的影响,这就是南方的优势。楼体密密麻麻,颇有见缝插针之效果。
但其也有宽敞之手笔,比如三峡,就是在相邻的1200米长街上做了一条艺术大道,引入艺术家的创作,雕塑,马赛克拼图、梅兰竹菊图画等,把一个大街变成了艺术公园,成为其重要亮点。
其他项目也是如此,多引入艺术家之原版创作,小天地里做精巧文章,动人之处不需多,但确是用心用脑之作,是为台湾地产一大优势。
另一个项目,中央公园,也是郊区,除了能对接方便的地铁轻轨方便交通之外,楼盘自身极其注重配套,底下最有价值之一层全部作为配套,有宴会厅,会所、健身房、教室、游戏室、泳池、SPA会馆、交谊厅、午茶园、电影厅等等,一应俱全,而且是真金白银打造,投入众多。真是不单单给你一所房子,而是一个五星级的家。当然价格不菲,每平5万人民币。
台湾这十年来收入停滞,但房价飞涨,青年阶层望房兴叹,比之大陆,有过而无不及,尤其是作为一线城市的大台北区域,核心地段十几万一平,郊区也是数万一平,和北京上海几无差别。而土地私有,无法增加供应,自然房子稀缺,多赖远雄这样兴建大盘,否则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住宅当然是远雄最主要的开发门类,但除了这些,其他地产种类基本都涉及到。
比如台湾东部花莲小城的海洋公园,就是其旅游地产之作。建设于10多年前,旁边就是浩瀚的太平洋,而花莲全县不过30多万人口,就是这样的条件下,坚持运营,目前年接待游客60万人,确是不易。其中有外国舞台剧等新加入之元素,青岛本地海洋世界未见,颇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只怕未来几年大陆,尤其是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这样的综合体产品也会出现,远雄应该是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