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踏青行

以前几次去江南,都是匆匆而行,无心看着身边美景。这次不同,朋友的项目恰恰就在山上。这万亩农庄正在春初的萌发季节,万物已经提前复苏,正可以细心一品了。
铁马朔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三月的南昌郊区梅岭,杏花已经绽放。而春雨也淅淅沥沥的飘来,简直就是迎接你而来。雨渐渐停止,四周渐渐有了山风,地点在水库边上,水汽纵横,云雾缭绕,山和它在水中的倒影都在虚无缥缈中了。深蓝、深绿、浅绿、黛青,宛如展现了大千居士的泼墨技法,湿气淋漓,北方哪里有这样的朦胧景致?
向前行进,穿过含苞待放的杜鹃花丛,上流出现了些许平地,于是,人间遍种油菜花。这时节有些早,大片的黄花才刚刚铺撒开来,还不能盖住绿色的底子,正是青春吐露的节骨眼儿,也有一种气息感染你。
湿润的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淡淡的香气,远处的绿水青山掩映之下,傍边的山村,灰瓦白墙,就在那绿底黄花的地毯尽头。云雾笼罩之下,或有几匹马悠闲的吃着嫩草,几头水牛慵懒的靠近河边。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江南烟雨山村图卷。
行到路穷处,弃车登山行。
这里山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竹海的世界,中国最有名的当属宜兴和蜀南竹海,那多是电影的功劳。这里的也不差。傅抱石本是江西人,最欣赏他的万竿烟雨图,现在恰恰就是人在画中了。
雨淅淅沥沥又下起来,跨过窄窄长长而摇摇晃晃的浮桥,便进入了一个竹子组成的仙境。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原因是无竹令人俗,人俗不可医。以前总认为,从俗到雅是个多么艰难的过程,而到了这里,这似乎变成了最简单的事。
为何江南会鈡鸣毓秀、人杰地灵?还不是靠这脱俗的环境熏陶?因为这是个雅致的世界,再加上这清灵之雨,足以涤荡你的尘俗。
尤其一个北方人,习惯了沙尘雾霾的北方土人,确实需要来这里盘桓几日,体验一下人生的巨大不同。
成千上万根青翠的竹子争相拔节而上,半空中密密的竹叶遮挡了天空,前后左右看去,全是密密的竹林,蔓延开去,目之所及,无边无尽,使这里成了一个隐秘的竹海世界。
青石板铺成的小径蜿蜒向上,和轰轰做声的溪流交叉成小桥流水,旁边的巨石上写着书法文字,提醒你下个风景点。绿荫不改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竹林深处不断有各种小鸟叽叽喳喳,仿佛在欢迎你的到来。
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竹子的人来说,第一次畅游这样的环境中,撑一把伞,踱步而行,未出土前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受到环境的感染,颇有些魏晋风度,忘却世间俗事,宛若自己也成了竹林七贤式的人物。
到得山顶,依旧是竹海蔓延,只是增加了其他藤类和灌木。找个无视线阻挡的地方,透过山林远眺山外,依旧青山连绵,云海茫茫,偶有山村点缀其间,才让人觉察,这还是人间世界。
此时此地,此种感觉正是东坡的那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其实,这样的景致,江南遍地都是,山就在那里,需要我们拿出时间用心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