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2014,堵城临界点

(2014-03-19 13:40:58)

近期以来,你会听到身边无数朋友都在抱怨堵车了,但更残酷的现实是,这在青岛,仅仅是开始。

不是因为过节,也不是因为下雨,青岛才堵成这样。而是因为车辆的无节制增加以及这个城市先天后天的种种问题汇集在一起,使得2013年,青岛已经到了堵车的临界点,就好比水到了0度就要结冰一样。

而且就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青岛堵车只会越来越严重,堵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堵的道路会越来越多。到最后,这个城市渐渐如一个中风病人一样,瘫痪在床,动弹不得。

这么大的问题,是个系统性问题,当然要想办法来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有综合解决方案。

作为城市居民一份子,自当群策群力。而大致想来,有这么几个治疗方案。

第一:控制车辆总数

限牌限购,这是釜底抽薪之策,而不是仅仅扬汤止沸那么简单。保持车辆与道路的总量平衡,是一个城市交通顺畅的基本条件。

车辆限制销售,可能会倒下一批4S店,降低汽车上牌量,汽车产业一时之痛难免。但车辆的增加必须控制在较为缓慢的增长速度之上,这是世界所有大城市都采取的严格措施,因为道路的增长绝对跟不上车辆的增加。除了控制销售和上牌量,必须重视老旧车的及时报废。

在卖车时,可以考虑与车位挂钩,没有搞定车位,就不要买车。这就不仅考虑了行车的占用面积,更考虑了停车的占用面积。

第二条:发展公共交通                         

以中国人口和收入论,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你不让人买车,就得给人提供公共交通工具。

让那些开豪车的人,让那些开大排量汽车的人,让那些一个家庭好几辆车的人,来承担一部分公共交通的费用,因为后者占用的公共资源少。

在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地铁上考虑周全:如果沿黑龙江路或者王沙路铺设轻轨,与李村地铁相连(地铁造价每千米五亿,轻轨两亿)。北接城阳、即墨,则青岛南北可顺利打通,城阳、李沧、崂山西麓大量土地可以盘活,青岛有望真正进入大盘时代,那样无论是房价控制还是城市扩展,可以完全进入一个新局面。

而城市西部利用火车站北移之机会,把沧口到中山路的铁路改为轻轨,设立多个车站,这样改造成本极低,每千米不足一亿。则铁路两侧之土地也可盘活,胶州湾东岸沿海荒废区域将完全改观。与现有的M2M3线南北实现连接 ,整个青岛的地铁和轻轨将形成环状,改变西部交通不力之局面,对西部老城区面貌的改善也是一针妙药。而后在向北延伸连接红岛、高新区,向西延伸连接黄岛,则大青岛可成一盘棋。

除了修地铁轻轨之外,大力发展不同形式的公交车,比如大车、大站车、直达车等等,就是私家车,也可允许拼车,避免浪费资源。既然那么多出租车拒载,那就把所有车辆引入,和他们竞争,当他们无客可拉的时候,服务态度还能不好么?

第三:打通关键路段                    

尽管青岛目前在修的道路不少,但总体而言,几条快速路未成网,众多卡脖子路段未解决,成为大问题。

最大的几条路恰恰有半截快速的问题,尤其是山东路、福州路、海尔路三条南北大动脉,都是北半段实现了立交或者半立交,行车很快,但南半段则好几个红灯路口,北边车辆一路畅通呼啸而至,到此一下子憋住,形成堵塞。

前两年真正顺心做好的也就是环湾路还好点,但是偏偏和大桥连接线的立交桥只修了半个,车辆只能下,不能上,这样的半拉子工程,官方言之凿凿,你从环湾路回崂山,要靠太原路立交桥才能上连接线,可是这个桥,不知道何年何月能通。

大桥连接线,还有四大立交桥,在大桥通车一年半后,终于黑龙江路、重庆路立交通车了,而中韩立交的那个半拉子工程不知道何时能连接上青银?

所以你会看到,这么好的大桥连接线,因为这些拖拉和蹩脚,没有几辆车在跑,路面基本在浪费,而很多应该走这个线路的车只能绕道远行。

还有深圳路,有关部门2010年就说一定会打通深圳路,到现在枣山一带还是断头路,大量车辆都压在海尔路上,岂能不堵。

第四:梳老城建新城

青岛这个城市最大的缺陷就是众多城市资源都在南部沿海一线,而房价北边最低,大量人流每天在这个城市里做早晨从北到南、晚间从南到北的钟摆式运功,单向流动更加剧了道路拥堵和资源浪费。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重新配置城市资源,尤其是政府部门应尽快带头北迁,平衡南北差距,使之相对流动。

还有,一个城市的容积率越高,也就越容易拥堵。尽管政策是在说梳老城,建新城,但实际上香港路的楼越来越高,密度不断增加,进而加剧拥堵,这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下决心降低老城市的容积率,尤其是道路资源紧缺的老城区改造少建高楼,让人口随着各种企业的外迁,向外流动,则可减轻城市压力。

写字楼等布局城市的其他区域,大量建设设施齐全的城市综合体,让大家尽量能在居住周边实现工作,则也可降低城市交通压力。

 

以上四条,标本兼治,几针齐下,就便不能完全解决青岛的交通问题,但至少在一定年限内,可让交警这个工种的工作压力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总体能顺畅下去。当然,这里牵扯到众多利益群体,非有破釜沉舟之决心,方能贯彻实施。李和张,有这个魄力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