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老板奋斗史:抓住机遇跨虎行
(2013-05-02 08:24:56)——浮光掠影台湾行之四
赖正镒信奉老虎学,就是在老虎穿过的机会,抓住虎背甚至哪怕一根虎毛,翻身而上,挎虎而行。其实就是在商海中抓住机会,赢得胜利。而纵观其半生打拼,也确是如此。
1958年出生于在阿里山深处的山村草岭,祖父早亡,13岁那年,父亲又被台风引发的山洪冲走,家里七兄妹失去家庭支柱,两个哥哥四个妹妹,负担极重,于是这阿里山少年变压力为动力,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大潮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台湾当时也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关口。学习成绩又一般,第一次中考失利,跑到台北在楼顶租一个三平方的棚子,复读十个月,竟然也没考上好高中。但是这十个月却开阔了眼界,埋下了从偏远山村到大城市的转变的伏笔。
最后在台中进了高一,发现老家山岭风光的优美资源,以100台币起家,组织旅游团,把自己家改造成草岭山庄,从青年光复团中夺得市场,形成草岭旅游之热潮, 17岁便掘得第一桶金。
后来借台湾经济起飞之际,发现地产行业之机遇。开始大胆进军地产行业。
但第一票就失败了,因为不专业,又年轻气盛,经验不足,20出头的年纪,做的第一个房地产案子(项目)便出了大问题,水电不通,无法居住,根本没有销路。于是赔了4000万巨债,可谓掉进井中。
后来用了五六年时间慢慢还清债务,积累了专业知识,开始东山再起。期间与其他建筑商和开发商不同,注重建筑质量与品牌,注重产品细节与创新。第一个把乡林品牌注入案名的地产企业。为了保证质量,自己成立了建筑公司和水电公司,形成一体化之建设。
而且其在宣传推广方面也敢出奇招,青岛满街的“孔子不走了”,只是延续而已。
其20年前最大心愿是在起家的台中做一个66层300多米高的大酒店,为此高薪聘请贝聿铭给设计方案。后来因为台湾地产在90年代陷入低潮而无限期延迟。
1997年终于梦圆日月潭,再起涵碧楼。五年建设,2002年开业,再迎来两岸交流之热潮。但凡大陆政要去台湾,必去日月潭,必住涵碧楼,由此开启大陆商机。
其最大心愿是紫禁城边开一家酒店,然后以此为基地,扩展大陆市场。但机缘巧合的是,10年开30个涵碧楼的计划的首站竟然是青岛。
在接待了青岛前任市长之后,来青岛看五块风水宝地,只看到第二块,就一眼相中了这个位于黄岛薛家岛叫张屯嘴的地方。
薛家岛本是半岛,张屯嘴更是半岛上的半岛,三面临海,且正面就是竹岔岛。风光原始纯粹,可媲美美国西海岸之著名的十七英里,无怪赖老板一眼看中,其他地块再无问津。
09年拿地之后,经过亲自操盘,2013年青岛涵碧楼将成为其在大陆开山之作。
而后,南京、桂林、沈阳、成都、昆明、上海、扬州等国内七地及巴厘岛、巴黎、胡志明、洛杉矶等国外四地等十几座涵碧楼将一一兴建,陆续开业,十年内形成一个类似安曼风格、比肩香格里拉规模的庞大酒店帝国。
这就是那个当年起家草岭的“壮如山的阿里山少年”,现在已经跨上老虎背的中年人正在实践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