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涵碧楼观日月潭

(2013-03-11 10:07:23)

浮光掠影台湾行之一

知道日月潭是二十多年前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上,而知道涵碧楼是三年前的圣诞节陈江会凤凰卫视上。

日月潭恰好是在台湾的地理中心,海拔近800米,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碧岭,我们自台中出发,几乎全程高速,一路上全是槟榔树,也走了一个半小时。在这个大岛的无数青山之中,藏着这样一个800万平、深40米的大湖,需要穿越三个隧道方能一睹真容。

恰到好处的是,湖不是那么大,大了横无际涯,看不到边;也不是这么小,小了没有水的格局,全是山了。不大不小,中间一个小小的拉鲁岛,点缀其中。湖面也有行船,四面高山环绕,而且这些山是层层怀抱,全是树,建筑隐藏在绿叶之中,也有塔影,也有烟雾,影影绰绰,飘飘渺渺,就有了仙境的的感觉了。

涵碧楼的优势在于,在陡崖与湖面间的狭窄空地上立起一座七层高楼,最下面一层贴近湖面,最上一层与湖岸平齐。湖边的树木保存较好,大树和灌木把楼与湖分开,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不显得突兀:于湖上看楼,这建筑就如树丛中长出来的一般;于岸上看楼,这楼就如贴在湖岸上一般,只露处楼顶;而自楼上看湖,则风光依然尽收眼底,而且每层的感受都不同。

而建筑外立面又是柚木为主,现在极简风格,所以基本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天光云影共徘徊,风物尽入胸怀间。

日月潭在四周青山围绕之下,有点大瓶子里的感觉,但这个空间是青山绿水做就,格局也足够大,所以并不显得压抑,却可以让人藏在其中,避开世间的纷纷扰扰,换个自由自在的清凉界。隐然就成了宗教里的闭关修炼。

四面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山谷的诗,倒是比较贴切的说明此时此景此种感觉千年之后的延续。

大千世界,喧嚣一生。所谓禅修也好,无非求得心底的一种宁静,我等皆凡人,这样的日子便显得极为稀缺了。而涵碧楼的特点就是想尽办法为你营造这样一个环境。

清晨早起,在黑蒙蒙中看着一池水,更是别有风景。远处高山耸立,黑压压的倒影沉在湖上,宛如李可染的大幅水墨画,只有湖岸的几点灯光点缀着;而间或的几声蛙鸣,却更让人感到幽静。一阵微风吹过,水波泛起,打破了湖面倒影,这才让人回过神来,感受到这动感之美。

慢慢地天光放亮,晨曦之中,对面寺庙的钟声隐隐传来,更吸引人的是烟雾起来了,有些云山雾罩了,应该是炊烟吧,青山碧水也鲜亮起来,又似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了。到了七点多,一轮红日在期盼中从群山之间闪身而出,霞光万道,湖水波光粼粼,浮光跃金,跳入眼帘,让人不敢直视,只感叹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

整八点,水电站准时开闸放水,算是开始了日月潭新的一天。

我们要欣赏这美景,照片当然好,也简单,咔嚓起来一会儿上百张就出现了。但我却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这是因为我们亲临一个现场、亲历眼前事物的那种感受力,正在衰退,以至于自己缺少面向事物本身的原朴眼光却不自知。

今天的图像,最大的特征就是奇观。大家看过太多奇观,你没去过那些名胜古迹,但这些地方的照片你老早看过。以至于你真的到了那里,觉得还不如我看照片来得好。再加上行色匆匆,浅尝辄止,自然很难进入一种境界。

境界并非简单的美丽风景,而是要诉说人和山水相望的故事。境界不仅仅是客观,而是客观和主观的沟通,风景在心底的烙印。所以,日月潭和涵碧楼相望相闻便是一个最好的平台。

这个世界上有个你是个全球70亿概率的事,你心中有个世界则是70个概率的事。在日益浮躁的当世,在没有信仰的人心,更是很难做到。那我们就争取把心放空,这不仅仅是耄耋之年的蒋总统,也是来此所有人的期望。

涵碧楼观日月潭

涵碧楼观日月潭

涵碧楼观日月潭

涵碧楼观日月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