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地产企业2012销售排行点将录

(2013-01-07 07:36:23)
标签:

杂谈

2012,地产业慢慢到了白银时代,这一年,前冷后热,从以价换量到以量抬价,青岛楼市总成交数字过十万套,其中住宅12年的94700套比起11年的87400套,多了7000套,但考虑到保障房(包含即墨3000套和胶南及市区,全年过万套) 和房屋维修金(包含8月胶州、9月即墨、12月胶南等地提前签约近万套)的两大促进成交因素,实际上总体上与2011年比是持平的,算是保持了平稳运行。

总量不变之下,企业间市场份额的争夺就变成了零和博弈——大鳄占有率的上升便是以小企业的退却为代价,也就是说,企业间分化更为严重。

随着保利、绿地突破千亿,中海、恒大销售突破900亿元。中国地产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千亿时代,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房地产业整合、洗牌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百强房企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13.52%增长至2011年的28.05%。而2012年,中国内地销售金额超过或接近500亿元的房企约10家,超过300亿元的将近20家。

而单比较历年的青岛销售额十强企业榜单,能够反映出很多东西。当然这里面统计口径的不同会导致数据不一样,比如有按照收定金算的,有按照签合同算的,甚至有按照交房算的,为公平和权威,本文是按照网签计算,会比实际销售少一些。但是基本可以确定,这十家企业代表了青岛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战略战术的是否能适应市场。

青岛地产企业2012销售排行点将录

          以上为网签数据

总体来看,表现大大超过2011年,市场占有率出现了比较大的上升,除了万科一骑绝尘,继续超过40亿之外,其他大都在15亿以上。2011年成交过千套商品楼盘只有两家,2012年达到十家,可见市场之冷热分化。

尤其是本地老牌的那些知名企业,在市场反应上迟缓和对策上无力,导致在排名中继续落后,甚至消失,更加被边缘化。

比如从规模来看: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2008年,只要能过5个亿,就能进青岛地产企业销售前十;

2009年,只要能过10个亿,就能进青岛十强;

2010年,要近20个亿,才能进青岛市前十名。

2011年,又回到从前,只要超10个亿,就能迈进青岛市前十名。

2012年,总体是前两年的折中,大约要15个亿,才能进十强。

比如从格局来看:外来企业彻底占据主流:

2008年,外来的地产企业十强中只占三席,且排在最后,还不是主导力量;

2009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五席,可以与本地企业分庭抗礼;

2010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六席,差距已经拉开,优势愈加明显。

2011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七席,已占压倒优势,

2012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九席,本地企业彻底被边缘化。

如果把视野再扩大一些,2011年签约过10亿的有十家左右,2012年增加到十八家,不妨称之为十八罗汉,总销售额超过330亿,这是2012青岛楼市舞台上的主角,显示了强者恒强的局面。

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外来的全国性企业巨头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十强本地仅剩一家。前几年在本地市场的呼风唤雨的本地大佬,要么自吹第一,要么一蹶不振,要么苦苦支撑,要么销声匿迹,总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难免被边缘化的命运。

任何企业、任何项目都有它的优势与弱点,尤其是后者,中国人叫命门,西方称为阿喀琉斯之踵。 2013是命门露出来的年份,至少有一半的企业是符合这个特征的。所以,2013年的青岛楼市舞台上,将更加跌宕起伏,甚至惨烈搏杀。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十八家的具体情况,下篇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