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乱弹三部曲  合区篇

(2012-12-10 07:41:55)
标签:

杂谈

行政区划这东西,本身就是个地图上的概念,与自然地理来说,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历史沿革,所以可以调整的空间其实很大。

近期国内调整区划最猛的还是安徽,一下子就把巢湖一个地级市就瓜分了,变成了县级市,对比一下,山东的莱芜作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地级市真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苏州的三区合一也是动作不小,比上海合区那种拖拉的速度强了不少。

青岛在这方面有好的典范,十八年前那位行政区划变革的主导人现在已经坐上了中南海的第四把交椅,这当然让后来主政者振奋,于是我们见到的便顺理成章了。

只可惜此次划分采取得是最简单的合并方案,有些过于粗糙,比如浮山后,其实应该整个儿给崂山区,现在的新市北区百万人口了,而崂山,还是那么30多万,就这些还要靠几个大学的学生充数。

问题当然能解决很多,比如市北区吃掉四方后终于胖了,有些施展空间了,不必老憋着那点地搞个中央商务区了。

四方没了,胶南没了,最伤心的当然是政府的众多公务员,他们的位子没了,甚至升迁的途径都没了。新区没有批准,七区五市变成六区四市,着实打掉了很多乌纱帽。 不过还好,开发区、保税区、西海新区还在,高新区、红岛新区、蓝色硅谷还在,总能安排很多。

很多人说,本届政府是个干事的班子,也有很多人否认。作为一个纳税人,我觉得精简是最好的试金石。他们固然消灭了两个区,但他们短短一年内设立的又何止两个区?

希望这次调整完之后,西海岸只有一个黄岛区,撤销西海新区、开发区等等这些重复的牌子,大勇同志的光头也不必顶着那么多头衔,把机构精简一下,似乎这些比行政区划调整难度更大。要知道,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官员只会做一件事,就是当官,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所以精简也好,分流也好,都是要人命的事。鲁迅不是说了么,动一张桌子都要是流血的。

再说说地产。那天有人问,这个调整对房价有多大影响?回答是整体来说还真不大。

几年来我数次说过,在青岛市内四区的地产格局中,四方本来就是个最尴尬的角色,也就是后来靠万科中海在东部突破了一下,搞了个所谓的新都心,算是个小亮点,其他旧村改造也好、旧厂搬迁也好、滨海欢乐城开发也好,全是一副尴尬局面。

现在四方没了,倒不必尴尬了,该尴尬的是老青岛人的心理了。

当年俞时代的调整显然是为了照顾东西新老城区协调,把市南和市北切成东西狭长的细片,间接上却拉大了南北差距,造成了一部分说青普的人眼中,只有市南市北才是市区,这回来个彻底的打破,直接没有四方了,市北直接接了李沧,他们还如何看?

 在地产发展上,其实不光四方尴尬,市北又何尝不尴尬?憋了数年搞出个中央商务区,总算成型了,一大堆公寓销售却都基本停滞,各家开发商的日子都不咋地。

所以这次合并,对于规划,对于布局,无疑是利好。只是土地涨价的冲动还是小点吧。要知道新都心是靠低价引来万科中海,而滨海欢乐城的高价填海地陷住了保利,如今绿地大张旗鼓的来了,它能扮演一个拯救者么?胶州湾浪不大,但也会淹死人的。看看小港的那个名城,人家能降价,是靠当初拿地便宜,这次杭州路冲动的中海又有啥依靠?

而胶南黄岛合并最大的压力在于,限购是否扩大到整个西海岸?

在新区政府设立在老胶南的位置上,中间的灵山卫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填空题大家都会做,但是都蜂拥而至的时候,这里难保不成为第二个安子码头,要知道,这里的土地存量可比安子码头多无数倍,当然最难受的还是那个过万的地王。

看着新黄岛空荡荡的三四万套房子,想想还有无数房子还会盖起来,换谁都是件很头疼的事,无论它是叫胶南还是黄岛。马甲换了,但消化不畅的肠胃炎还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