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两翼展开”到“三城联动”

(2012-03-12 07:53:07)
标签:

杂谈

 青岛发展三段论之二 

从年初1月提出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和蓝色硅谷规划也就是两翼展开的方案到2月党代会上的三城联动策略,策略调整的背后显然经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博弈。

上届阎主持提出的拥湾发展最大的好处是能平衡各个区域的意见,不管是市南、市北,还是四方、李沧,甚至城阳、胶州、黄岛、胶南都是湾边的一员。大家都能做做文章,所以当年各区市的响应度很高。

但现在不行了,西海岸新区是黄岛胶南两家的事, 蓝色硅谷则是崂山和即墨的戏,其他各区市难分一杯个羹,它们自然有意见。

那么决策层就必须考虑调整,否则如调动各路诸侯的积极性呢?于是,最终东西北三城联动的方案就出现的党代会上。

而两翼展开后,很快任命了两个一把手,西海岸由做过胶南和黄岛两个一把手的张大勇担任,而后张顺理成章进入常委班子。而蓝色硅谷一把手则由原来交通委公路局韩局长出任,掌管这225平方的一区一园一带。

这里边很快就出现了个较为尴尬的人事安排,就是作为蓝色硅谷一部分的高新区的一把手是刚刚出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后而又当选青岛市委常委的陈飞,团委书记出身的75后,显然是在走前领导现任威海市长张惠的路线,出任统战部长并到高新区历练。

也就是说,作为上级的陈飞要向比他职位低的蓝色硅谷一把手韩局汇报工作?所以,单从这个人事的角度来看,未来高新区还是将在大青岛格局中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土地问题。胶州湾北岸这片土地是青岛未来发展最大的承载地,这300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容纳下又一个青岛,可以实现青岛500万大城市之梦的唯一一个较为完整、地价便宜还不占用18亿亩耕地指标的土地。

再加上自2007年以来历年投入的上百亿资金,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环湾路、大桥等等,几百个亿砸下来,卓越、龙湖、世茂、中信、绿城、首创、华强、雨润、星河湾、华夏幸福、中置国际等等,这些开发商都是冲着什么来的?总要给大家一个说法,不能人家来了你再去发展两翼,把大家撇在这里。

所以就出现了大青岛三城联动。而且我们看到这次东、西、北大三城联动中的北部也出现了胶州、高新区、城阳的小三城联动: 

    在建设的远景规模中,胶州市将建成100-120平方公里、100-120万人口的综合性副中心城区、山东半岛物流枢纽;胶州湾北部新城将建成80-100平方公里、60-80万人口的青岛市科技创新中心;空港新城将建成60-80平方公里、40-60万人口的国家主枢纽机场、临空产业聚集区

    这样,等于青岛在北部有了三个卫星城,当然要形成上述规模,是个长期的过程。

而本届李主持还提出的一个新热点,就是大沽河流域的改造也在这边。这片区域最大的一个连接点,把整个青岛的北部串联起来,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各区市行动显然都很快:

    大沽河将积极培育流域内小城市及特色镇,作为推动流域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和动力,创造城镇化发展新模式,带动流域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比如下游河边的胶州市李哥庄镇将重点发展为兴工业重镇,大沽河畔重要的旅游度假基地、宜居水城;

城阳区也不甘示弱,出台 《大沽河流域城阳段湿地休闲产业带概念规划》,根据规划,以桃源河为线规划设置九个景观节点,形成“九星连珠”美丽景观。届时,桃源河、桃源湖、大沽河一线将成为岛城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

从“两翼展开”到“三城联动”

                   青岛风景,大沽河第一盘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引爆点,就是行政中心也就是市政府搬迁到红岛的问题,这是个最大的热点,也是难点,难在何处,就是内阁大学士兼两广汪总督说的能否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的问题。

这里最大的优势,一个是离主市区近,还有一个就是土地便宜。有这两条就够了, 这就如李村,离主市区近,房价又相对便宜,所以它的房子去化最快,人口增加最多。

也就是说,青岛的能够快速扩展的城市未来主城区将在这里。

以目前市南、市北、四方总人口超过150万,而总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面临着未来的城市危机。摆在眼前的就有四大难题,解决不了这四个问题,所谓宜居城市,都是画饼。

第一是房价偏高问题:青岛人收入低,而房价高,就是有限的保障房和拆迁房也基本上流到本地老居民那里了,外来城市新生力量往往成为房奴,重压之下哪有活力创新?

第二是汽车拥堵问题:目前每年增加20万辆,如果再不限制购买,必将成为堵死城,再加上这个城市本身就有规划上的重大缺陷,高新区那些马路却是空荡荡。更使主城交通雪上加霜。

第三是空气污染问题:阴霾天气几年里由十几天增加到百日以上,再少见风清云淡,青岛所谓的气候优势被大大淡化,全青岛的人都有住在沧口的感觉了。

第四是淡水供应问题:发展工业和城市发展必须要有大量淡水保证,所个以沿海的大城市大都在河流入海口,而青岛没有这种资源,只能靠引黄河水。而大沽河水没有充分保护和利用。

这四大问题要缓解,必须把城市人口和产业疏散出去,形成大青岛的多中心格局,学习一下成都和重庆,把大量土地解放出来,低价出让,让楼盘大量上市,从而稳住房价,办公、上班等就近解决。

把产业和工厂转移出去,带动新城区的形成,人口自然扩散, 而减轻主城区压力。把市政府搬迁出去,带动城市中心转移,不要再在海边搞什么300米的高楼了,也不要再搞多层变30层的大拆迁了。

这些任务显然只有地价便宜的胶州湾北能提供足够的资源,而湾北本身就应该定义为青岛的锅底,尤其是房价的锅底,水往低处流,人往房价低的区域聚,人气足了,再发展商业、教育等等配套就是很简单的事,所以,虽然湾北来了不少地产大鳄,依然缺少三家最主要的:就是恒大、碧桂园和世纪金源,因为他们才是真正能把气势做出来,当一个盘一年干掉几千套的时候,便宜过自己盖房子的时候,何愁不热销?何愁城市起不来呢?可惜目前的几家开发商都没做到,某开发商还在宣扬什么7年3600套,蜗牛速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样,青岛或许会有一个舒服一点的未来。否则,只怕这个城市会越来越累、越堵、越拥挤、越问题成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