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婚不要紧,靠谱的人最重要
(2011-10-08 09:56:56)
标签:
杂谈 |
本地某杂志约百忍写一篇关于如何看待裸婚的评论。好像是个很值得争论的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你结婚的对象是什么?答案当然是人。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问题已经被异化或者物化了,就是结婚更为关键的条件是物质,人反而成了一个排到第二位的因素。甚至据说现在最好的结婚对象是对方能做到: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什么是本末倒置?什么是不以人为本?这就是。
婚姻是个什么东东?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是一种交换?是合法的卖淫?是为了降低生活的风险?是为了心心相印?是为了繁衍后代?是一种感情的归宿?
你要是扯上社会学、婚姻学、法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就把这个事搞复杂了。其实就是寻找幸福生活的一种途径。它只是途径之一,还有其它的路径。
比如对于李叔同、苏曼殊来说,做和尚便幸福;对于康德、叔本华来说,一个人单身幸福;而对于苏格拉底,有个悍妻比做光棍要幸福;对于罗素,过到头离婚就幸福。
而实现这个途径的根本是你的结婚对象——他决定了未来的路走向何方。
邻居家的老太太是个智者,堪比倪萍姥姥水平的她以80年来的人生智慧和60年来的钻石婚经验,说了这样一句话:关键是靠谱不靠谱。如果这个人靠谱,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有的都会有的;如果这个人不靠谱,你即便暂时得到了也会失去。
什么是男人的靠谱?愚总结为三条:
第一,
第二,
第三,
愚以为,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一个男人,他符合这个靠谱三原则,就一定要追到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也不要放弃。因为这三条原则可以基本上保证女人一生的幸福,而即便裸婚,在很多年以后也会变成美好的回忆,变成彼此感情更深厚的粘稠剂。
据说婚姻法第三条的修改让很多已婚女子牵肠挂肚,彻夜难眠,仿佛失去了依靠,其实这只是这个社会焦虑症的一部分而已。
要知道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就是男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上体现一条上升的曲线,而大多数女子则往往相反,年华已逝,容颜渐老。如何能够继续琴瑟和鸣下去?不就是靠亲情、靠责任感、靠年轻时一起打拼积累的基础么?
有人说,那时一千年多前的古人,现在是物质社会,现看现实。错了,这样的人现在也有,
郭台铭就是很好的典型么。
1974年,郭台铭还只是个模具厂的小工人,他认识一个美丽的女孩林淑如,她是台北医学院的高材生,是同学们公认的系花。但是郭台铭这个穷小子只有专科毕业的学历,家境也不好,两个人在家世背景上实在太悬殊了,门不当户不对,但林淑如不顾父母的反对,下嫁给一文不名的郭台铭。
在鸿海的草创初期,林淑如陪着郭台铭在工厂打拼,她会亲自下厨煮饭张罗所有员工的饮食,当郭台铭资金短缺的时候,林多次向娘家调钱。创业艰难,俩人并肩挺了过来。 30年后,林却因乳癌去世,郭悲伤欲绝,几年来,他几乎每个月都到林淑如墓前祭拜哭泣。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了和数位明星的绯闻之后,郭台铭与一舞蹈教师再婚,在再婚前带新妻子来到亡妻墓前,深情地三吻亡妻雕像,然后拿着三张发黄的照片,边看边细语道:"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我欠你的太多了,希望你可以接受她......"说着他便泣不成声。
我们看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台湾首富何止裸婚,婚后的创业生活都几乎是裸着的。唯因如此,才奠定郭氏夫妇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
所以,物质上的裸婚不是关键,老一代的人有几个不是裸婚,而几十年风雨走来,离婚率并不高,整体上比较幸福;而现代的80后的物质条件显然大大优于前人,小吵小闹之下,离婚就创了新高,幸福指数大大下降。所以,一个靠谱的人才是关键,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和谐的家庭、浓浓的亲情、未来的幸福生活。光靠在房产本上加个名字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也不必去抱怨婚姻法解释的第三条,那都是感情和婚姻出了问题之后的物质补偿问题,物质就算拿到了,人和感情却都不在了,又有多大意义?
如果你抱定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今朝拥有”,可能你最终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信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能到那时你已经飞不起来了。
当然,除了这个基础之外,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的共性就是,拥有以下的七大要素:童心、浪漫、幽默、亲昵、情话、沟通、欣赏。
我们看到,就是这些也基本上都是精神或者感情层次的东西,很少涉及物质,皆因物质不能长久。再好的衣服也不能年年穿,再贵的化妆品也不能阻挡你变老的容颜,所以,在这个不靠谱的年代,找个靠谱的人,比神马都重要。尽管他有朝一日不会成为首富,但只要能做到:“等到我长出了白胡子,一起坐在家的老院子,看着满地玩耍的孩子,回想我们裸婚的日子”。到时候满脸皱纹的你还不能感到幸福么,还会后悔什么裸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