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不牛,莫去胶州
(2011-03-31 08:00:33)
标签:
杂谈 |
胶州房地产和其他区域不一样,是它的平台和土地资源非常多。
总结起来,胶州是做房地产最好的地方之一,也是最差的地方之一。它进入大院的门槛低,但登堂入室的门槛高。或者可以说,胶州水看似浅,等真下去了,才发现原来很深,能淹死人的。因为这个地方,供求不再紧张,房地产最大优势稀缺性被供应量化解。
这里的土地资源是如此丰富,这里的地价是如此便宜,这里可以借重的资源是如此之多,胶州市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三里河,建设少海。新城区香港路两边的绿化带宽度和密度在青岛都见不到。
所以,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对胶州当地的政府的宏观作为,应该存有一份敬意。比如最近销售很好的中信森林湖,除了产品类型是胶州独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把少海作为样板区。
回忆胶州的地产历史,就会发现,这里的操作非常慢,慢到什么程度呢?
一个10万平的中小楼盘,竟然可以操作近10年的时间,当初卖房的小姑娘,最后都成了能打酱油的孩子他妈。一个400套的楼盘,居然可以卖上4年,最后的结果是,代理公司实在拖不下去落荒而逃。
能否找准定位,顺利走量就是胶州楼盘最难实现的目标。即便是大鳄。如果你没做好产品,没有搞准市场定位,没有打动客户的东西,最后还是挫折连连。
所以,败走麦城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是大鳄,也一样被卡住喉咙,吃不了咽不下。
03、04年间,最早的青岛来了个叫叫宝克的公司,据说是玩游艇的,跟在中房、环宇之后。搞了一个诺贝尔山庄,当时才买1000多元,后来就把市场瞄准了青岛,据说好不容易把房子放出去了,但是,直到今天,这个盘到了晚上还如同一个鬼楼。
04、05年间,当年全国扩张的黑马顺驰,杀入胶州东南角,拿地30万,做蓝水假期,当时的目标是06年全山东做到100亿,青岛至少三分之一。而直到今天,七年过去,已经变成路劲的蓝水假期才卖了1000多套房子,还有众多土地等待开发。
06、07年间,从香港来的香江地产运作胶州湾财富中心项目,由于产品和运营上的缺陷,使之成为继KK香港城之后,又一个不成功的商业项目。
08年的胶州,几乎没有降价,大多数在胶州炒房的人没有很受伤,但也没有暴利,新城区就是4000左右,海尔大道就是3000上下,那时每个售楼处基本就是一两个人,甚至很多老城区的售楼处只放一个村姑、大嫂甚至大汉、大妈卖楼,一切以节省成本为第一,常常让买房者误以为走错了地方,销售自然停滞。
09年的胶州市场的恢复,也是非常缓慢。当年夏天,别的地方已经如火如荼的时候,见到一位本地开发商的销售员自豪宣称,我们盘现在一个月都卖10来套了,真牛呀,要知道去年可是一套不套呀。而在价格上,老城区还是有很多楼盘卖2000上下。
到了09年底,胶州楼市才算整体回暖,价格才有了一个上行,新城区普遍过了4000,而水岸府邸第一次把它前排看水景的楼座上调到6000以上。
真正的转变来自秋天的绿城紫薇广场开盘。均价6800,套均面积150的大户型,整体销售不错,200多套,让整个胶州楼市开始释放通胀以来的涨价压力,于是在年底的一两月间,周边楼盘基本上调了1000多元,都把价格拉到了6000。
可是,在这之后迎来调控,就是绿城自己,销售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显然胶州的购买力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高价之后的售楼处都没什么看房的人,置业顾问们甚至打起了牌。这也算是绿城带来的副作用吧。而紫薇广场这个以胶州市花命名的楼盘,还有8000套呢。而且它和中信的产品多样化不同,只有高层,它会重蹈蓝水假期的覆辙么?
根据权威统计:2010年,胶州全市成交商品房13700套,133万平,占全青岛1360万平的十分之一;其中七成为胶州本地客户,一成为胶州以外青岛其他区市客户,两成为外地客户。
也就是说,胶州和胶南不一样,很难依靠外来客户,主要还是本地人,可是这个全部人口只有80万、市区人口只有30万的又在大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的小城市,还有多少挖掘潜力?
如果你觉得你的公司在销售上很牛,你可以放马胶州,那里可以让你一路绝尘;如果你觉得不行,那就要小心谨慎吧,那里很可能会让你身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