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楼市,从天堂到人间
(2011-04-07 07:36:47)
标签:
杂谈 |
过去数年间的青岛楼市在全国来说,是个幸福的地方,地价便宜,产品粗枝大叶,供求关系紧张,消费者无可选择,所以买房像买大白菜。
而平度过去数年在青岛楼市的地位恰恰如青岛在全国的位置一样,关起门来发大财。即墨曾经有06年的大转折,胶南有07、08年的困顿,莱西和胶州几年来一直都是供大于求。而这些艰难困苦在平度,都不存在。
形成平度楼市这样局面的首要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很少有外来开发商,基本是当地几个小企业在城区转来转去,见缝插针,搞点楼盘。
早些年,青岛的麦迪绅曾经去过,做了一个小盘,操作了很长时间,然后比较低的价格算是卖掉了,后来搞了几十套别墅,利润高一点,也是弄了好长时间。还有已经衰落的交运地产,做过交运花园。那时还没多少利润,它们走了以后,平度房价开始了猛涨。
本地有个比较大一点的改制企业,叫三龙,应该说水平真的很一般,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都能呼风唤雨,鸡窝里做老大,蟋蟀堆中称雄,号称三龙的房子开盘就会被抢光。
就是到了08年,其他区域楼盘都很艰难的时候,平度的市场依旧让人压力有限。福临家园销售近千套,尽管这是两个开发商用了同一个名的两个盘之和,但在没有任何价格优惠的情况下,这个业绩也是很让人羡慕的。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平度是土地供应太少,每年基本在四五十万平左右,转化到市场供应上就会很少。全市就那么几个小盘在卖,板着指头都能数过来。而平度总人口超过130万,仅仅是城市化的需求,一年总要需求几千套。这些开发上售楼处尽管都是草台班子支个摊子,但是紧张的供求关系在那里。你不买我的,你就出去转转,转完了你还得回来,因为你没啥选择。甚至好一点位置、好一点楼层、好一点户型的房子你要找关系、走后门,才能以不菲的价格搞到一套房子。
平度楼盘的产品去看看,就知道有多差,就是简单的砖混结构,户型老套,卫生间几乎都是黑的。按楼座分给小建筑公司,外立面涂料往往一两年就开始脱落,而所谓的绿化,就是载几棵指头粗、没有冠的拐棍树,其他地面往往是全抹上水泥。两三毛钱的物业费,更是让后期的物业服务雪上加霜,反正大家都是如此,也就都习惯了。
2009年,应该是平度土地市场的转折点,新一届班子的领导们终于发现城市化是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把城市做大的根本是把地产行业做大,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土地要放量。正好平度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新城市规划的县级市,而酝酿了近10年的政府南迁工作也有了眉目。于是土地市场开闸,从09年底到2010年全年,平度市区出让土地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如果加上年底最大的收获万科的超过百万平的两大项目,则超过400万平,这基本上相当于此前十年之和。
而且旧村和旧城改造同时拉开大幕,十几个城中村和数个城市片区的改造将有数百万平的土地得到释放。在大招商的环境下,大量的外地小开发商蜂拥而至,甚至外来的资本都搞起了高层公寓,于是平度楼市在一年之间,开始爆发了。而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厦门路的打通和新城区的展开,上千万平的土地将蜂拥而至。
而这时的平度房价,在市区只要不是很偏的位置已经找不到4000元以下的房子了,比同样的莱西贵了一截,甚至完全可以藐视西边更近的潍坊。
和青岛其他县级市不同,这是个总体来说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尽管有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远近闻名,但好的企业不是很多,大家的工资收入真的整体是偏低的,就是公务员,和青岛一些区的同级人员都有巨大差距。
过去几年,平度楼市靠原来小小的供应量维持住了销量,造就了天堂级的市场环境,而现在,数百万平的潜在供应已经箭在弦上,而这个完全依靠本地消化的城市,在首次面对如此汹涌的推盘量,就是万科的两个大盘,也一样会有巨大的压力。
不但在量上,质的层次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万科老城中心改造综合体项目请了韩国的承孝相操刀设计,应该是青岛的诸多楼盘中最下功夫的一个,可谓使平度的楼盘设计一下子实现由县级水平到亚洲水准的跨越。这也会给众多小开发商以压力。
所以,2011年为界限,平度楼市供求关系将急剧转折,这里的开发商们会从天堂坠落人间,以前的躺着买房的舒服日子将成为美好回忆,迎接他们的是残酷竞争和优胜劣汰。只是那些本地的开发商们,在天堂久了,还能适应人间的生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