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看限购令五大要点

(2011-02-18 08:02:11)
标签:

杂谈

七区和五市是否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限购令的关键是如何认定买卖双方的标准,就是哪些人和哪些盘是在限购标准之内的,所以要仔细看细则。

    比如由于七区五市的认定标准不同,导致很多疑问:

一个市南家庭在市南有了两套房子,他是否可以去胶南买?

一个胶南家庭在市南有了两套房子,他是否可以去胶南买?

一个胶南家庭在市南有了两套房子,他是否可以去市南买?

一个胶南家庭在胶南有了两套房子,他是否可以去市南买?

一个市南家庭在市南和胶南各有一套房子,他是否可以去市北买?

一个市南家庭在市南和胶南各有一套房子,他是否可以去胶州买?

这些问题不知道谁能回答清楚?这可是关系到众多人的利益的问题。而且证明如何出具?七区是否联网?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五县级市不限购的话,而七区又执行严格的话,那么无疑将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市区和郊区的成交将出现一边倒的局势。尤其是相对于七区一些放量的区域,压力自然不小。仔细分析,也就李村的本地首套刚性需求比例高,其他区域或者第二套、第三套;或者外地人来,都会受到巨大影响。有些企业在资金压力下,会如何应对?

2月初的加息说明,1月的CPI还是很高的,尽管统计局修改了统计方法,大家还是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的,也就是有买房保值的冲动的。这样的需求去哪里释放?七区不让买,自然就是五市了,尤其是离市区近的胶南、胶州和即墨

如果郊区火了,市区冷了,那七区的领导们会如何反应?

 

商业和住宅将如何分化?

在限购住宅而不限购商业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之间将出现怎样的分化?尤其是酒店式小户型公寓会不会成为投资者新宠?这些都是限购严格执行之下的一条出路。

毕竟货币政策的还是比较宽松的,这么多资金总还要寻找出路,由于商业体量的增大和写字楼市场风险的难以控制,近一两年来,市区很多开发商纷纷搞起快乐酒店式公寓的开发,从而使这一产品形态在市区的分布比例大大增加,比如万科金色、保利里院里都有比较多的公寓,更不必说万达广场、鹏利南华这样的综合体项目,而香港中路沿线的高端综合体,比如中铁、远雄,这样的公寓更是必不可少。

青岛由于其购买人群的分布,使小户型公寓一直是投资的滑铁卢,香港中路一线的早些年推出的三度空间、瑞纳康都等产品很多目前单价还不到两万,增值幅度远低于同地段住宅,为投资这些产品蒙上了阴影。

至于商铺更是复杂也更具有风险,动辄几万一平,宝龙在城阳的败相,更要求人们具备专业的眼光,否则在这样的局面下,投资者再盲目,必将被套牢。

 

限购令主要影响那些市场和客群?

首先是高端住宅,高端住宅销售的好坏,是本论调控标志性的晴雨表。

因为很明显,以青岛高端住宅目前的价格,能拿出几百万的人至少有两套或者以上的住宅是基本没有悬念的,所以限购令限得就是这些人,如果这些人还能再买豪宅,那就直接说明,本轮调控失败了。

青岛豪宅目前存量还是比较大的,相对于鲁商领海这样的商业性质的豪宅,海信天玺、鲁商首府这样的纯住宅则压力大多了。可以肯定的是,首府和龙湖开盘十几亿的辉煌在目前已成云烟。

其次是黄岛、城阳这些外来购房者比例比较大的区域,就看社保和纳税证明如何把关了。

最后是改善性需求,尤其是市北、崂山和去年飙升的新都心的价格,都不是刚性需求所能拿下的,一二百万的总价,在首付和利率都提高的情况下,很多人会观望会退缩。

 

供应量持续之下如何回笼资金?

我们首先看一组数字:2010年青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02.4亿元,增长31.1%。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5058.4万平方米,增长17.4%。新开工面积1712.4万平方米,增长28.8%。商品房竣工面积1020.5万平方米,增长25.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60.7万(其中住宅1210万)平方米,增长7.8%

这些说明,尽管去年销售火爆,这么多住宅都卖了,但是今年的供应量依然很大,必须快速销售,否则很多开发商会遭遇资金压力。尤其是一些押宝在市内七区项目上的开发商,如果严格执行限购,他们能熬一年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去年拿地的开发商,尤其是地王项目,如何开发,快走还是慢走?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在去年青岛地价暴涨的基础上,市场如果变冷,销售趋向艰难,价格不再走高。这样两重挤压之下,不但地产的暴利将消失,很多地王项目甚至面临亏本的风险。

很多开发商将面临回笼资金和舍弃利润的艰难选择。

 

地产巨头会如何表现?

万科20111月的销售突破200亿大关,在这样的时节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让人有些尴尬。怪不得王石年初就要求万科今年销售不能过1400亿,而郁亮出席了温CEO的座谈会,据说还提了五点建议,不知道还谈了啥?

众所周知,万科的销售速度是要求快的,月度必须消化60%,而价格制定是很灵活的,拿地是很便宜的,所以,万科今年的表现比较关键。

绿城老板宋卫平先生09年底曾经挑战万科,经过去年的调控,宋先生看到了差距,口气大大软化。而绿城在去年那么宽松的市场上都是压力巨大,今年又会如何呢,尤其是青岛35亿的销售目标,将如何达到呢?确实值得关注一下。

还有一个企业,就是09年的单盘销冠万达的李村项目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去年宝龙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李村价格稳定器的作用,而今年会不会是万达呢?

 

最后的总结:2011年楼市最大的问题是,对于那些有房又有钱的客户来说,即便是降价了,他们也不能买;对于那些没房又没钱的客户来说,即便是降价了,他们也买不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